【專題籽:易零壹綠】
屯門公路發生大屠殺,傷亡慘重,過萬受害者葬身黑色垃圾膠袋中,手法殘忍。我寫的不是小說,是現實。現實總是離奇過小說,一株株矮種蚌花、短葉虎尾蘭及金邊虎尾蘭在車來車往的公路旁慢性中毒,近乎斷水,從翠綠變成枯萎,死相醜陋。
親眼在屯門公路目睹成千上萬的植物乾枯,被丟在一旁,然後又看到其他「壯丁」被安裝上隔音屏,即將犧牲,sad到唔識講。荃灣往屯門方向的屯門公路裝置多個隔音屏障,路政署去年年底重建部份公路路段,順便搞綠化,問題係喺數以公里計的屏障種小型植物,同處死佢哋根本零分別。每天都會乘車經過的荃灣區議員陳琬琛,近日發現植物枯萎情況嚴重,部份綠化面板上的數百株植物無一生還,即使其他有些仍未完全枯死,都已半隻腳叉入鬼門關。
破壞環境 增加堆填區壓力
部份路段的植物懷疑因凋謝而被悉數移走,一個個空洞讓人密集恐懼發作,美化變醜化,公帑就係咁樣白白浪費。陳琬琛說:「差不多一個月前開始,工人每日更換植物。啲植物無幾耐又枯萎又要再換,無止境咁換,好浪費納稅人金錢。」現場所見,五個工人把植物逐一放入拳頭般大的洞內,估計需要很久時間才能完成一塊面板,公路上有過百塊板,真係諗吓都覺得浪費人力物力。
到底路政署做此綠化工程前有沒有先諮詢植物學家意見?記者去信查問,當局迴避問題,答案呼之欲出。路政署強調矮種蚌花、短葉虎尾蘭及金邊虎尾蘭「具耐風及耐旱特性,適合於公路旁生長」,這三種植物的確屬於粗生品種,可是部份屏障頂部傾斜,遮擋陽光,而且從植物的乾枯情況看來,水份似乎不足。路政署提到上月已完成安裝自動灑水灌溉系統,但現場難以查看系統在哪。部份剛完成補種植物的面板,當中有十數棵已長出枯葉。路政署另提及工人會施肥、清除野草和病害,但很多洞口都長有雜草,認真諷刺。
記者更發現近屯門的一段公路旁,有上百袋打了結的黑色垃圾膠袋堆叠而放,解開後發現全是半枯竭植物,相信不久就會有垃圾車把植物送到堆填區。所謂的綠化工程,破壞環境,增加堆填區壓力,無數植物枉死,毫無成效。這類用生命去換取的表面美化工程,其實醜陋至極。
記者:葉青霞
攝影:許先煜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