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初接連有學童自殺,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昨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並無明顯關係,建議加強精神健康支援。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不滿委員會無視學生面對沉重壓力,未有實質檢討教育制度,批評是「吹水報告」。
記者:馬志剛
報告分析過去3個學年共71宗學生自殺身亡個案,包括38宗中小學及33宗大專院校自殺個案,結論是當中成因複雜,涉及人際關係、家庭不和、學業困擾等,與教育制度無明顯關係,但報告引述委員提出檢視教育制度,以加強支援青少年。教育局長吳克儉指,外國有研究指九成以上自殺個案與精神健康有關,惟本地僅約兩成輕生學生被識別有精神健康問題,反映部份個案或未被及早識別或支援。
報告建議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對老師、家長和學生朋輩提供「守門人」訓練,及早識別身邊有需要學生,並應加強轉介學生接受精神評估服務,也須加強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多元升學和就業途徑資訊。吳克儉形容委員會建議具體、涵蓋面廣,局方會仔細考慮建議及研究如何落實。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成員何汝瑛批評,報告只研究已自殺離世學生個案,未有檢視自殺未遂學生個案,亦無研究學生承受的壓力因素。她質疑報告提及中、小學個案中,過半數人曾面對學習適應問題,質疑委會如何得出與教育制度無關的結論。
葉建源指報告卸責
何續指,報告多次強調加強「守門人」角色,惟目前教師、家長甚至學生都面對龐大壓力,「點做守門人?」直指報告「唔合格,對唔住嗰71個(輕生)學生!」聯席曾向委員會提交民間報告,建議增加社工人手、改善師生比例等,惜未獲正視。她強調最終報告不應是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的終結,當局應召開公聽會廣納民意及成立更高層次諮詢委員會,跨部門跟進。
教育界立會議員葉建源對報告非常失望,認為報告指學生自殺與教育制度無直接關係是卸責,亦錯失檢討教育制度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