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局展開地下空間研究諮詢,探討尖沙嘴西、銅鑼灣、跑馬地及金鐘或灣仔4區地下空間發展潛力,先向大型公園及球場埋手,擬在九龍公園設4層地下空間連接尖東及西九,維園及修頓球場亦可設地下空間,參考東京及台北等地下街發展。
記者:鍾雅宜
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展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至明年2月6日完結。當局認為地下空間可紓緩地面人流和交通擠塞,重置與周邊不協調設施,提供空間作商業、文娛康樂等設施,故探討尖沙嘴西、銅鑼灣、跑馬地及金鐘或灣仔4個策略性地區發展潛力,並為未來地下空間發展提供指引,但當局無提及發展面積及屬公營或私營模式。
文件指,尖沙嘴交通擠塞,尤其北京道及海防道行人被迫走到馬路,故建議設置東西及南北向地下行人走廊,作表演、檔攤及室內運動場等用途,尤其認為九龍公園發展潛力高,可分3個區域發展最多4層地下空間,連接尖沙嘴海旁、尖東、西九文化區及高鐵西九龍總站等,地庫1層為南北方向行人通道,連接尖沙嘴站及現有地下行人網絡;東西方向通道設於街道水平連接彌敦道及九龍公園徑,容納零售、飲食、文化等活動,但現有文物、古樹及康樂設施範圍不會發展。
維園修頓亦擬發展
至於銅鑼灣及跑馬地,當局認為街道擠迫,銅鑼灣核心區與跑馬地連接不理想,建議在維園地下發展最多3層空間,接駁港鐵天后站、銅鑼灣站及擬議北港島線,加強銅鑼灣站、未來海濱長廊及馬場一帶連接。至於金鐘或灣仔亦需加強南北連接,建議修頓遊樂場可發展最多兩層地下空間,連接灣仔站、告士打道及利東街等。當局建議可參考外國例子,如東京八重洲地下街、台北車站地下購物街及蒙特利爾地下城等。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陳健碩指發展地下街成本較貴,「但如果以地價嚟講就算平,因為都係黃金地段」,料政府或邀請私人發展商合作。他認為地下空間能與現有私人地庫接通才能發揮效益,「以前有發展商想做(接駁地庫)但唔成功,所以要政府肯做主導,令發展商覺得有利可圖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