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鈴川敬史往海裏拉,拉起一串花瓶狀紅色罐子,這些罐子日文叫「蛸壺」,捉章魚用。章魚天生愛鑽洞,只需罐內放些蟹、蜆,自然上勾,不過一壺只能捉一隻,過程漫長而勞累。日本愛知縣日間賀島,大小不及長洲三分一,卻是縣內最重要漁場之一。島民世代與海為鄰,相信取之有道,在拖網盛行的今天,這裏不少漁夫拒絕進化,遵從古法延繩捕魚,明知辛苦利潤又少,只為讓海洋好好休養生息。
去日間賀島,要在名古屋市乘名古屋鐵道到河和站,轉接駁巴士到碼頭再乘船抵達。島很小,0.77平方公里(不及長洲三分一),卻住了超過2,000人,是全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離島。環島一圈只需35分鐘,島上沒有連鎖超市便利店,烈日下沿着海邊走,見魚網晾在堤防上曬乾,路過是食堂傳來的烤魚香,讓我想起瀨戶內海的小島風情。島民基本上分為三類──打魚的、開旅館的、開食堂的。這麼小的一個島,民宿旅館竟超過60間,原來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當時正值泡沫經濟時期,國內旅遊興旺,以海灘度假、即撈海鮮、周末一泊二食作招徠,高峯期一年遊客量達43萬人次,因此獲得「章魚之島」的美名。
一壺一章魚 為保育堅守傳統
當初想來這裏,是被一幅曬章魚的圖片吸引,幾公斤重的章魚吊在竹竿上曬,說的是家家戶戶「章」燈結綵一樣的盛況。「那是冬天時的情景,人人都把最好的魚穫曬乾,預備新年拜神用,我們這邊都是漁民嘛,出海自然要得到保佑。」64歲的北川新司,高中畢業後就出海打魚,我們路過時,他剛好在家門前切章魚。只見他把章魚頭反轉,挖出內臟,將小竹條沿頭放入,做成衣架般的形狀,便可上鐵勾風乾。為曬得均勻,會用竹籤分開章魚腳,好天氣的話三至四日便可。「以前11月這個時間,整個島都在曬章魚了,可能是環境變化影響吧,近幾年漁期越來越遲,收穫也少了。」
不死心,我決定出海尋章魚。早上六點半,來到泊了600艘漁船的北港,我們見到鈴川敬史在做準備。沿用傳統方式捕魚和捉河豚的有90戶艇家,捉章魚的就只剩8戶,始終後者利潤較低。他捉章魚超過二十年,待過了每年6月及9月的產卵期,7月至8月和10月至11月就到捕捉章魚的旺季,船開到三河灣,只見他將一些空蛸壺丟入5至50米深海底,之後將船開到另一處,將幾日前丟入海的蛸壺撈上來,倒水,再看看裏面有否收穫,每次出海就是重複這收放程序。「現在還算好了,十年前沒有拖拉機,都是用人手拉上來,腰部很易勞損。」
取之有道 產優質天然河豚
旺季時,鈴川敬史一次過要放600個蛸壺,捉到的章魚最重可達四公斤,每兩日出一次海,每次最多可撈到150公斤章魚。在講求利益的今日,這種古老捕魚方法不只辛苦,魚穫比起用集魚器、拖網捕魚少30倍。長期以海為生,他察覺到海洋變化。日本近年濫捕問題嚴重,許多魚苗未長大已被捕撈。全球暖化令海洋升溫,加上環境污染,影響海洋裏整個食物鏈,章魚少了食物,數量自然也少了。「十年前,這個月份我的魚穫可以達到1噸,現在只有以前的十分一。」他有點無奈,好在島上不少漁民信念一致,明白與海洋共生,就要取之有道。
日間賀島
交通:由名古屋市內乘名古屋鐵道到河和站,站有接駁巴士到碼頭,船程約20分鐘
網址:http: ://www.himaka.net
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
機票:國泰航空來回香港至名古屋,連稅$3,301起
註:內文價錢已折算為港元,100日圓約兌$7.5
記者:甄俊宇
攝影:王國輝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
鳴謝:愛知縣振興部觀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