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8月初宣佈進行25億元(美元.下同)股份回購計劃,撐起股價在過去三個月內累升逾一成,集團今日公佈第三季業績,證券界及股評人均聚焦管理層完成25億元回購行動後,會否續有明確回購訊號及涉資規模。滙控內部綜合13間券商的預測,料今年第三季滙控列賬稅前盈利,將按年勁跌59.8%至24.48億元。
記者:劉美儀
券商料滙控第三季盈利將大跌,除因減值準備按年升43%至9.13億元外,最悲觀估計,是集團季內要為英國不當銷售向客戶賠償5億元,及為法律訴訟減值支出10億元。另外,市場亦希望集團趁季績機會釐清近日傳聞,若獲准減少持有交行(3328)的緩衝資本,所釋放巨額資金是如何計算、用途及其背後意義。
據上周五公告,迄今滙控已回購託存庫內股份共2.007億股,目前集團已發行普通股總數為198.67億股。一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謂,滙控總值25億元的回購規模,大概等於回購集團已發行股份的2.5%,照此推算,目前已回購的股份數目,相當於整個回購行動佔比達四成,料此回購行動持續至下月份將完成。
曾淵滄:若股價再跌 或吸納
獅子行「長情」股東兼股評人曾淵滄認為,近期滙控股價回軟,主因是恒指被「質低」。對於滙控會否再有回購行動,他說無法揣測,但即使未來一段時間股價橫行,「收息亦幾好」,約有7厘股息回報率,相信集團執行股息持平的政策應無問題,未來股價若低於現水平,或考慮再買。8月初滙控宣佈回購,曾淵滄約於54元價位增持1萬股滙控。
一外資分析員表示,市場憧憬集團在季績上能展示明年持續進行更大規模回購的訊號,至於季績表現,他估計淨利息收益續按季下跌,惟期內股市表現、外滙及利率工具等財資交易盈利應稍為好轉,但由於去年同期減值準備超低,故上述利好因素必受支出反彈,及客戶賠償等因素所抵銷。
聚焦能否維持派息金額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人幣貶值,北水南下炒落後籃籌,加上回購因素支撐過去數個月滙控股價上升,但除非集團在季績宣佈加碼,否則對股價及市場利好作用不大,集團未來「派息能否keep到」亦是另一焦點。剛公佈季績的渣打(2888)經營收入較預期差,市場亦關注滙控表現會否同一命運。
法巴早前預測,滙控明年度回購計劃或加大到50億至75億元,高盛亦估計滙控於2018年中前,有條件再進行50億元回購行動。管理層8月初曾透露,明年可能有另一次規模相若的回購行動。英報早前以英鎊計價預測,滙控第三季稅前盈利按年跌20%至41億英鎊(51.3億港元),不當銷售賠償4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