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一年內未康復跌倒骨折 長者死亡率達20%

倘一年內未康復
跌倒骨折 長者死亡率達20%

【本報訊】跌倒受傷不能輕視,尤其年紀漸長骨骼會變得脆弱,因跌倒而骨折的風險會大增,延誤治理隨時終身不良於行,公立醫院醫生指出,臨床上仍有部份長者抱僥倖心態以為可自行痊癒,或認為「跌親骨折好小事」,因而延誤醫治增加死亡風險。長者跌倒受傷除要盡快求診外,照顧者也應留意天氣及長者生活習慣改變,從細節上入手防跌。
記者:于健民

聯合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運作經理江證恩指出,長者跌倒的原因眾多,如因居所走廊狹窄或雜物多而不慎絆倒;跌倒受傷亦有季節性因素,如夏天較多長者因在街道或商場閒逛時遭人撞跌受傷,冬天則較易因穿上厚重的衣衫而失去平衡跌倒。

髖骨折應48小時內做手術

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顧問醫生許榕澤則表示,人口老化下,長者因跌倒骨折在公立醫院求診的個案顯著上升,當中又以髖骨骨折最多,每年估計約有5,000宗,單是九龍東聯網佔約800宗。該院過去3年平均進行近600宗的髖骨修復或置換手術,佔九龍東聯網個案逾七成。
許稱,骨折後果可大可小,但臨床上仍有部份長者在跌倒受傷後,因為「仲未痛到忍唔到」,或覺得「跌親好小事」而未有即時治理傷處,待劇痛難當才求醫。不少長者本身有骨質疏鬆、糖尿病、慢性心臟病等長期病患,一旦跌倒而不求醫,往往只能長時間卧床休養,「身體少咗活動,慢性病都會嚴重啲」,並增加肌肉萎縮、肺炎、尿道炎的併發風險。
髖骨骨折病人能在意外後48小時內接受手術,術後康復速度遠高於48小時後才醫治。許指,外國亦曾有研究指出,若1年內骨折仍未康復,死亡率可達兩成。另外,照顧者應時刻留意長者的生活習慣,從細節上減低長者跌倒的風險。
85歲的吳伯自2年前開始要用枴杖走路,便特別注意自己生活中會否有跌倒的風險,但在今年初,仍在家中廁所步出客廳時,不慎被門檻絆倒受傷。他表示當時跌倒後並沒有即時求醫,「因為覺得唔痛嘛,邊有諗過要睇醫生」,但因為受傷暫停每日運動半小時,但2星期後終難忍劇痛求醫,檢查發現左髖骨骨折,需要接受置換手術,住院約2星期後才逐漸康復出院,現時出入也會更小心。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