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失收 港農轟政府資助少

天災失收 港農轟政府資助少

【本報訊】內地菜便宜,本地有機菜農夫即使有心,生存空間亦有限,一兩場風災雨災,更足以洗劫農夫的心血。上月前後兩次黑雨及風暴,摧毀新界北農地,娣姐(圖)及阿劉是其中兩位遭殃的農夫,惟得到政府的資助少之又少,直斥「好似當我哋乞兒咁」。今年的施政報告宣佈設立5億元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但每戶的資助上限只有3萬元,遠遠不足以持續發展。
上月19號一場黑色暴雨,21號一個八號風球,短短3日令新界北的農夫損失慘重。54歲的娣姐是香港新界本地農協會主席,她耕種8年,3年前始種植有機蔬菜,但本港氣候嚴重影響種植,「近年雨水比以往多,落霜亦凍壞啲菜,根本賺唔到錢」。

「政府視農業為孤兒仔」

她批評漁護署因應惡劣天氣所發放的「緊急救援基金」的金額少如「恩恤金」,「我哋唔係要恩恤,係要點令我哋得以繼續耕作」。翻查「緊急救援基金」資料,蔬菜及其他農作物的每斗種可獲批1,870元(1斗種等於674.5平方米)。農夫最多可申請6斗種,最高獲11,220元,但娣姐指恩恤金金額遠低於農夫的損失。
65歲的阿劉耕種逾30年,於風災前種下菜苗,兩場大雨令收成拖延約10天,損失約4萬元,「菠菜原本有3至4吋高,長到有2至3塊葉,全部死晒,一場雨冇晒」。
超市的本地有機菜售價逾30元一斤,但農夫只能賺到5元,娣姐說,「我覺得政府視農業為孤兒仔,5億基金至今遙遙無期,至今無同我哋開過會」。
今年5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但每戶一次過3萬元的資助上限被批不足以支援農夫,與政府推動農業持續發展的目標相違。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農業是本土的核心議題,現時政府的農業資助遠低於農夫的實際需要,「呢批農夫係扎根於香港,不能因經營發展而忽略佢哋嘅貢獻,政府嘅農業政策要與時並進,不能停留喺80年代嘅金額」。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