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北方習俗 包餃子護耳

【飲食籽】北方習俗 包餃子護耳

【飲食籽:廿四節氣】
傳統立冬這天有「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用羊肉來做餡更有補身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用羊肉來包餃子補身,相傳便是由東漢醫聖張仲景首創,這羊肉餃湯全名叫「祛寒嬌耳湯」。嬌耳是指包出來的餃子外形像耳朵,皮薄餡多,用面皮包裹着羊肉、胡椒等溫中散寒的食材,下鍋煮,讓食過嬌耳湯的鄉民吃完便熱出一身汗,來醫治他們凍傷的耳朵。自此立冬吃餃子遂成習俗,而在寒冷的中國北方特別注重。

賣傳統北方菜的王宏純是山東人,家中也保留這立冬吃羊的習俗。「山東人過冬至和立冬至為緊要。立冬那天吃最多的餃子,就是京葱羊肉餃和喝羊肉湯。」阿純深信吃羊暖身的傳統,認為在這時間吃多點羊,儲備好身體後,到了嚴寒,便有抵抗寒冷的功效。他更笑說吃過羊後,在下雪的地方也可以穿件單衫便出門去呢。不過山東人吃羊跟廣東人吃羊有一個大差別,就是山東人認為薑加羊會特別燥熱,所以做羊肉餡子餡時,也只會以京葱來拌羊肉,煮湯也是一片薑也不會加。做羊肉餃子,阿純會選用綿羊肉,「山羊味濃但較乾,做餡的話,肥瘦均勻的綿羊會較適合,肉質腍,做餡會噴汁。」至於做羊肉餃如何在沒薑調味下仍能不羶?阿純說很簡單,只要用煮過的花椒水來拌羊肉餡,便可減去羊羶味。

京葱羊肉餃 $44(10隻)
純粹的京葱和羊肉口味的餃子羶味不重,吃不慣羊的人也可接受。

山東餃子的羊肉餡必會配上京葱才算正宗。

手擀皮比香港人一般吃的餃子皮厚少許,但配上羊餡卻風味十足。

手工擀的餃子皮較實淨較韌。

用手指公一揑便可做出中間飽滿的餃子。

王宏純說山東人立冬一定要食過羊肉餃子才安樂。

羊腩清湯 細$58
冬天的羊湯用羊腩加新鮮淮山、杞子和紅棗,夠滋潤。

阿純山東餃子
太子荔枝角道60號

記者:謝翠玲
攝影:王國輝
編輯:劉曉丹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