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夏日黃昏,她從「怡東」酒店自動樓梯緩步而下,我正好從隔壁的樓梯迎上去,我看見她,她看不到我,匆匆而過,僅是一面,「她」便是影壇大美人、原名楊濛的夏夢。夏夢藝名,乃名製片家袁仰安所改,取自「仲夏夜之夢」,亦有圓夢之意。五一年,「長城」籌拍時裝電影《禁婚記》,原定女角李麗華離巢,李萍倩導演起用新人夏夢代替。無經驗的新人,能否膺此大任?李萍倩是伯樂,自不會錯。《禁婚記》公映後,首輪收入是港幣十三萬三千元,創當年國語電影收入最高紀錄,不僅如此,在外埠也「創造賣座奇跡」,夏夢一炮而紅,李萍倩誇她聰慧具才,能有層次的表達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夏夢是瑪利諾修院學校的高材生,曾以英語演過話劇,有不丟人的演出,當不出奇。夏夢拍處女作《禁婚記》,戰戰兢兢,惶惶不安,她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第一課〉——「我的第一課是《禁婚記》……我拿了這本劇本回家的時候,心裏簡直感到了慌張。我像一個小學生忽然要去參加一個大學考試,一路上忐忑不安,一到家便把自己關在臥室裏,想在短短幾天之內,讀通這艱難的第一課。」為了做好角色,夏夢跑到一夫一妻沒有孩子的朋友家去談天,細細觀察他們的生活情形,偷經問道,為角色的演繹打基礎。電影試映後,夏夢一溜煙跑了,她這樣寫——「試映完畢,我便急急從人叢中溜出了戲院,皇后道上的陽光似乎也在指摘着我。『充實自己!充實自己!』我聽到自己對自己在呵責慰勉。回到家裏,我決心非加倍用功不可。」 成功非偶然,運氣只予夏夢開步的助力。
「五六十年代,影圈有兩大美人,葉楓、夏夢。漢口葉楓眉黛低橫,風情月意;蘇州夏夢長挑身材,天然俏麗。葉楓、夏夢我都見過,前者近觀,後者遠看,皆教我心醉。」這番話,迄今未改,時光流逝,只剩下「睡美人」葉楓。夏夢的電影,我看過不少,印象深的,時裝有《新寡》,夏夢飾新寡文君,感情演繹深刻細膩。《新寡》改編自報壇前輩史得(三蘇)原著,小說感人,夏夢也感人。我追她的時裝電影,古裝演出,只看過一次,便是六二年的《三看御妹劉金定》,越劇,合演是名小生丁賽君。夏夢學過程派(程硯秋)青衣戲,卻不諳越劇,為此特意跑到上海越劇院學藝,電影裏,夏夢珠冠蹀躞,裙補錦繡,啟珠唇,露皓齒,說白清脆,關目、水袖,點兒不賴,母親是越劇戲迷,迷袁雪芬、戚雅仙,看了豎起玉指叫「交關好!」董橋不輕易為人作序,卻有〈如夢令〉一篇標明為夏夢從影六十五周年寫,董橋是夏夢影迷,童年時在印尼看了不少夏夢的電影——「少年同學都愛喝汽水,我喝甘蔗水,清冽,甘潤,像銀幕上的夏夢。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九年夏夢的電影大半在那家戲院看,從小學看到中學。」董橋雖不鍾情夏夢的古裝扮相(此點正跟我同),他依戀清冽、甘潤的夏夢,因而愛看《歡喜冤家》和《都會交響曲》,及長,學養深了,愛上《新寡》和《望夫山下》,我明白,夏夢、董橋都成熟了,有不同的演繹、不同的選擇。
夏夢六七年息影後,除了出席不能不去的宴會,很少跟圈中朋友相晤,不同於二公主石慧的活潑好動,夏夢內心沉默,不善辭令,老哥哥李炳宏說:「夏夢姊呀!雖是『長城』大公主,沒架子,待人很親和,只是不愛說話。」銀幕上佻脫鮮活,銀幕下不拘言笑,夏夢正是如此。我在〈「長城」三公主〉一文結尾時,這樣寫——「『長城』三公主,夏夢留港,石慧奔加,陳思思在天國,再難碰頭!」如今,思思姊在天國再不寂寞,十月三十日夜夢中走了的八十三歲大公主夏夢陪你來了!(附記:盛傳金庸迷戀夏夢實不確,金庸喜伊氣質,夏夢敬彼才,他們是惺惺相惜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