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KK在西貢訂購了一條釣口海石蚌與區區分甘同味,為免老人家長途跋涉,更還在舍下附近街坊小店「福味居」共享。
低檔食肆常見的養殖石蚌肉粗味薄與香滑鮮美的野生海石蚌不可同日而語。
這條海石蚌十分肥美顏色亮麗,隱隱閃耀金光,腹中充滿金黃脂膏吃來鮮味豐美香滑無比。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優質海鮮豐盛,產於香港附近海域的冧蚌、石蚌也為知味食客所珍取價在紅斑之上。
其後生態環境改變,野生冧蚌、石蚌越來越稀。市面養殖劣貨充斥,曾經風光一時的名魚逐漸遭人冷落。
據漁家說最近香港鄰近海域優質海魚漸有回增迹象。近海作業釣艇時有意外收穫。
不過有些近今釣得的海魚風味大不如昔,最明顯的是青斑鮮味薄弱。有人說這些可能是善信買來放生的養殖魚,雖然在天然環境成長,亦難與野生野長的海魚媲美。
這晚還有一樣妙品是「頭水鹹鮮馬友」──在海上風乾四日的淡口鹹鮮馬友。
馬友是南中國海鮭魚,英文稱之為Hong Kong White Salmon,每年秋冬游近珠江口一帶,目前正值魚汛初階故稱「頭水」。
馬友愈冷愈肥滋味也更甘美。
七八斤重的肥美馬友切厚件,煎烹風味遠勝西餐「三文魚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