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煞停在橫洲棕地建屋,加緊在其他地區「盲搶地」填數。《蘋果》早前揭發,政府擬建公屋的青衣青鴻路斜坡地,早在上世紀90年代被列為阻隔貨櫃碼頭污染的緩衝區。規劃署近日公開否認,但本報調查發現,上一版本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早已清晰訂明地段的緩衝用途,惟該署去年向城規會申請修訂時,刻意刪去有關字句,掩蓋緩衝區事實。議員斥規劃署「擘大眼講大話」。
記者:梁御和
擬建公屋的青鴻路斜坡地與九號貨櫃碼頭只相隔300米,中間毫無遮擋。根據政府在1990年進行的九號貨櫃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下稱研究),涉事地段屬緩衝區(Buffer Area);《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訂明,緩衝區內只作「不易受滋擾用途」,即不可興建住宅。
向居民稱只作園景種植
不過,規劃署上月發信回應區內居民,稱研究中建議的青鴻路用地只作園景種植,「而非用作阻隔噪音和耀目光線的緩衝區」,又強調擬建的公屋項目不會存在無法克服的環境問題。
翻查規劃文件發現與政府說法有出入,如研究中提到,碼頭落成後將會對附近住宅(美景花園、長青邨)及工業學院(即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分校)構成環境影響;在土地規劃的章節,更直接列明「建議工業學院用地前方(100米內)用作合適的緩衝用途」,青鴻路用地正好位於所指範圍。
上一版本分區計劃大綱圖註釋中的定義更清晰,截至去年仍列明美景花園前方休憩用地(即包括青鴻路用地)屬緩衝區,用作分隔住宅及貨櫃碼頭(serves as a buffer area between th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s and the Container Terminal)。不過署方去年向城規會申請修訂大綱圖,將該地段改劃作住宅用途時,竟將有關字句全段刪去,現時就對居民否認該地屬緩衝區。
議員斥「擘大眼講大話」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看過文件後認為,署方必須有合理依據,才可刪走有關字句;而被刪的字句,更是當年大型研究的結論,即反映碼頭確為附近住宅帶來影響,須加設緩衝,「𠵱家外圍環境冇變,碼頭仍然喺度,規劃署憑乜刪?有冇做過另一份研究,證明𠵱家唔需要緩衝?」
李補充,青鴻路用地與毗鄰貨櫃場及貨櫃碼頭,在規劃用途上,與住宅屬不協調土地,需加設緩衝區分隔,「如果咁都可以起住宅,咁可以取消緩衝區呢個定義」。他指是次該署肆意扭曲規劃原意,情況十分罕見,明顯是政治凌駕專業,「以後唔使做研究,政府鍾意點改就點改」。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規劃署「擘大眼講大話」,指政府為求追趕公屋落成量,不惜「盲搶地」,「龍門任搬,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事實上,有關項目在去年5月已被區議會否決,惟當局仍強行上馬,同年硬闖城規會,申請將地皮由休憩用地改劃成住宅,擬建4幢共4,000個公屋單位。城規會審議時意見分歧,議決後仍贊成建屋,惟規模需縮減至3幢,部份地皮劃回作休憩用地,現正作進一步公眾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