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規劃署多次強調青鴻路公屋項目沒有「無法克服的環境問題」,不過房屋署早前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環境評估,顯示公屋落成後有約一成單位的噪音超標,未能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要求,至今亦無法承諾公屋建成後不會有單位噪音超標。
顧問公司環評顯示,約有一成單位會受到最高73分貝的噪音滋擾,超出70分貝的標準。房屋署回應《蘋果》時指,可透過加裝減音窗、隔聲建築鰭片等設計減低噪音;也會在樓宇與道路間設適當間距,減低廢氣對單位的影響,以達至《準則》。至於貨櫃碼頭的光污染,署方則稱《準則》中沒有相關標準,在詳細設計階段時會以樓宇座向盡量減低影響。不過,加入有關措施是否可令所有單位達標,署方則未有回應。
被質疑靠估
同樣,有城規會委員曾在申述會上查詢房署能否確保所有單位合乎噪音標準,惟房署代表只稱「目標係100%」,解釋指現時仍是初步階段,之後才落實設計,現時只做到九成單位達標,「將來嗰個我哋就冇資料喇」。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指,情況反映房署在未有確定項目達標的情況下「強行上馬」。他解釋,根據既有做法,如項目在環境評估中未能達標,署方可改變設計,或加入不同的緩解措施,再委託另一獨立顧問公司就新設計再作評估,確認全數達標後才可上馬。現時房署明顯是靠估,即使最後獲城規會放行,由於已違反程序公義,有機會面臨司法覆核挑戰。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