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想看到的事終於發生了!
北京官方已正式知會特區政府將就《基本法》104條釋法,相信星期一會議完結後會頒佈釋法具體內容。換言之,北京已決定不管港人包括建制派反對,堅持透過人大釋法處理宣誓風波,而結果極可能是取消梁頌恆、游蕙禎的議員身份,並可能一舉剝奪所有主張港獨人士參選立法會以至出任公職的資格,以示不容主張港獨及分裂國家的人進入政治建制。
令法官失獨立判案能力
正如我們前幾天一再強調,對於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在就職宣誓時展現的兒戲、輕佻及不尊重我們絕不贊同,認為是對議員身份及立法會的輕蔑,也是對市民選民的不尊重,他們當然得承擔行動的責任及政治後果。問題是採取人大釋法這樣粗暴、高壓的方法處理不但是殺雞用上牛刀及小題大做,對香港的法治、政治生態及中港關係都產生長遠不良影響,實在是下下策,令人憤怒及難以接受。
事實上根本不必用人大釋法這樣極端的手段處理小學雞風波。首先,梁、游兩人的做法及表現大部份人都不認同,引起的公眾反彈相當大,他們即使能在司法覆核中保住議席也不會有多少政治能量,根本不必太擔心二人成為「港獨」思潮的推手或爭取到大量支持者。此外,香港法院及司法體系完全有能力、有足夠法理依據處理今次風波,不必人大常委會出手釋法。由香港法院作出解釋及裁決不但可以體現一國兩制精神,彰顯司法獨立真義,也能加強市民對法院保障公民權利的信心。
現在,人大常委會選擇釋法,以釋法這樣的重手法處理兩個不成氣候的「小學雞」,就像以開機關槍打蚊子一樣,即使消滅蚊子也弄的滿目瘡痍,實在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今次釋法的壞影響比過去幾次釋法還要嚴重。其實每次釋法都會打擊本地司法體系的權威,影響公眾以至國際社會對司法獨立的信心,因為釋法意味把更多內地法律元素加進香港的法制中,把更多政治考慮滲入法院的考慮中,令法制越來越受政治壓力及需要影響。今次人大常委會選在法院開始審理案件以後出手,不管釋法結果如何,都難免被視為預先設定審訊結果再由法院執行,令法官形同政府及北京的工具,失卻獨立判斷、判案的能力。還有甚麼比這樣的情況更損害香港司法制度的權威、更傷害司法獨立呢?
兩制失互相調節的可能
除了對司法獨立的損害外,政治上的副作用也不容低估。一方面,人大若真的藉釋法褫奪兩人的議席,令兩人失去立法會議員的身份,這意味北京一手推翻九月立法會選舉的結果,意味否定數以萬計選民的意願及選擇。開了這樣的先例,選民以及其他從政者不免要問,今次兒戲宣誓已令北京悍然出手扭轉結果,日後其他發表不同政見,批評內地政策包括要求平反六四及釋放維權人士的參政者可能遇到同一命運,成功當選後被人大常委會以釋法取消當選資格。這等同令人大常委會變成一票頂二百萬票的太上皇,可以隨便否定選民的決定。這對香港的選舉制度固然是個重大挫折,立法會作為真正的民意代表機構的地位同樣大受打擊。
長遠而言,有效的政治制度、選舉制度都會盡力吸納社會不同意見包括較激進、極端的政治團體。這樣做未必可以令他們投入社會主流,但至少可以保持溝通對話,讓不同意見透過體制內方法解決問題。現在人大以釋法方式解決風波,把部份政見較極端的政團及人物逐出政治制度外、令他們永遠在野。對這些邊緣團體及從政者而言,既然不能在體制內爭取本身的目標,剩下的選擇便是體制外抗爭包括採取更激烈的方式及手段。香港的政治風險因而大幅提高,社會穩定更是無從談起,一國兩制本來就需要大量迴旋及緩衝空間,好讓雙方有空間作調整,避免硬碰。今次梁、游兩小學雞以無賴、兒戲方式攪局,北京立即借機來個強硬回應,重手釋法,令兩制緩衝的空間更少,失去互相調節的可能,還重創法制及司法獨立,令政治生態急劇惡化,實在教人既憤怒又悲哀!
為了捍衞兩制及法治,我們不能退縮犬孺,必需堅決站出來反對釋法。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