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聯邦調查局(FBI)不一樣,聯儲局在大選前的最後一次議息會議沒有搞甚麼「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只暗示下月加息壓力進一步上升。老實說,聯儲局的做法才合乎政治中立原則,跟FBI局長Comey在大選前11天草率公佈因出現新證據而重新調查希拉莉「電郵門」風波形成強烈對比。
話得說回來,聯儲局下個月仍有「再等一會」不加息的機會,最主要的考慮不是經濟會否突然變壞,而是會否出現President Trump這隻「黑天鵝」。若果真的爆冷由這位寸嘴大亨勝出,他的極端政綱及言行將為全球政經關係帶來重大的不明朗因素,直接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威脅美國經濟復蘇。面對這樣的「狂人總統」,謹慎的聯儲局主席耶倫肯定按兵不動,反正說加息又不加近一年,再多等一、兩個月待外界更了解特朗普的立場及班底再作決定也不遲。
那麼,出現President Trump 的機會大嗎? 答案是機會甚微!
儘管「電郵門」死唔斷氣的確令希拉莉的聲勢受挫,不能像10月中那樣大幅領先;民調也顯示特朗普逐步追上,兩人支持度有點叮噹馬頭,但實際上希拉莉仍穩佔上風,問題是她下星期是技術性擊倒特朗普,還是像2012年奧巴馬那樣小勝一仗。
毫無疑問,特朗普的民調形勢的確比10月中有明顯改善,不管全國支持度及在個別搖擺州分都有進賬,但今次反彈的主因是共和黨人的“Come home” (歸隊)效應,不是因為特朗普取得新的支持又或游離票轉移支持他。
希拉莉承繼奧巴馬的coalition
自從九十年代克林頓上台以來,美國政治板塊已出現明顯變化,兩陣對決取代了以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間派、溫和派力量不斷縮減,民主、共和兩黨的基本盤相對穩定,對抗性十足,不會輕易因個別候選人的表現、性格、能力而轉投對方陣營。
10月中特朗普接連爆出侮辱女性的醜聞,即使忠心的黨員也難免公然譴責他,並在民調中表明支持第三方候選人或希拉莉,令特朗普的民調數字大落後。但醜聞發酵近兩個星期效用已盡,坊間也沒有再出現新的及更具殺傷力的指控,在民調中宣稱會脫隊的共和黨人開始面對政治現實,不希望本黨候選人連續第三屆總統選舉落敗,便開始陸續歸隊,回到原本支持共和黨的立場。單是「歸隊」已足以讓特朗普的民調數字回升,拉近跟希拉莉的距離。
問題是共和黨人歸隊也不過令特朗普保住基本盤,他要勝出必須打造包括不同選民板塊的coalition,確保自己的支持超越共和黨開始萎縮的票源。可惜,特朗普一年多的選戰打的都是分化牌,對不同板塊選民從少數族裔到婦女到其他宗教選民到新移民全都開罪了。到關鍵時刻他即使變得比較務實、客氣,但人家壞印象已成形,不大可能打倒昨日的我投票予特朗普,令勝望自然大打折扣。
相反,希拉莉承繼了奧巴馬自2008年以來建立的coalition,不管白人、黑人、拉丁裔人士、男女、高中低階層都有相當支持,令她在不同關鍵州都有先天優勢,不容易撼動。事實上所有民調都顯示,希拉莉在多個搖擺州分保持優勢,已鎖定或接近鎖定300張選舉人票(勝選只需269張),除非所有機構的民調都出錯,又或有甚麼奇蹟令選民對特朗普的印象完全改觀,否則下星期二勝出的仍會是希拉莉,而耶倫則可以放心加息!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