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用卡板造傢俬、膠樽變喇叭,甚至是電飯煲都可以變身為單車鈴,越來越多人發揮想像力把舊物用到盡,避免食滯堆填區。本地手袋設計師程韻詩(Vincci)把中國裙褂、上世紀的日本和服和鮮豔的不丹紡織品改裝成手袋,為古舊布料重新定義。「金銀線刺繡很吸引我,但裙褂被租上數十次就會變舊,與其被放在一邊,不如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給大家看,希望把裙褂這種香港文化發揚光大。」
Vincci的環保觀念源於從事紡織及製衣行業多年的媽媽,「我從小已經親身體驗到這個行業會製造很多廢料,一疋布已經有15至20%會被送到堆填區。」直至去年到日本東京旅行時,她看見二手和服店內有各式各樣的和帶(即穿着和服時用作繫蝴蝶結的布帶),跟店長的交談啟發她,即使漂亮的布料有少少瑕疵也可以做其他物件,不一定要立刻丟棄。擁有個人婚嫁手袋品牌的Vincci回港後,正式成立另一品牌Heritage ReFashioned,用日本和帶改裝成手袋,在市集大受歡迎,「有客人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會不會說日文之類,令我開始思考自己有甚麼熟悉的本地布料或服飾。」她想起自己結婚時穿的裙褂,「裙褂在香港社會很有代表性,很多香港女孩都會在出嫁的時候穿裙褂出門,我的媽媽和奶奶那一代已經有,是很好的傳統文化。」
根據原本的剪裁設計
現今大多數新娘已經不會買一套裙褂,租用數天就算,裙褂店老闆張太說一般可以租上20至30次,「如果舊裙褂沒人要,我們會視乎殘舊的程度。如果只是客人不喜歡而損毀得不太嚴重的話,我們都會放在一邊。」店內有數百套裙褂,但她又說裙褂只會一件件地逐步淘汰,不會有大量的舊裙褂出讓。要處理舊布料也不容易。手汗和食物等會弄髒布料,金銀線也會變得啞色,但又不可以用水洗,Vincci需要用小型吸塵機吸塵、用掃和牙刷輕刷,而剪裁方面也要想得很清楚,「它本身是一件成衣,我要根據原本的剪裁設計,有一定難度,跟平時用一疋新的布料來剪裁有很大分別。」
刺繡圖案好意頭
Vincci鍾情東方的圖案符號,看見和帶上的不同圖案令她很好奇是否代表甚麼,「在搜集資料後,我發現十分有意思,日本人會選用特別的圖案,有的是慶祝不同季節、有的是對將來的期盼或對其他人的祝福。」同樣地,她又特別喜歡裙褂上的刺繡圖案,「上面的圖案是對新人的祝福,例如寓意一雙一對的龍鳳、榮華富貴的牡丹花、多子多孫的石榴,是傳統中國那種喜歡好意頭的文化。」
現在除了用二手裙褂及和服,Vincci亦會透過本地非牟利機構回收不丹織布,「機構本想幫助當地婦女增加收入,幫補家計,但過程中難免有損壞,如果要退貨,她們又會少了收入,那我便接收了。只要簡單修補或避開有瑕疵的部份就可以繼續用。」
facebook:Heritage ReFashioned
記者:列淑華
攝影:徐振國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