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先賢和聖人都告誡我們,勿貪戀財富,耶穌甚至曾對門徒說,有錢人進天國難,比駱駝穿過針的眼更難呢(馬太福音 19:23-24)!可見仇富哲學古已有之,不足為奇。地球上如世界首富蓋茨那般發財立品身體力行者應該鳳毛麟角,十年前大概受到電影《蜘蛛俠》的名言啟發,相信富人跟英雄都任重道遠,說了句With Great Wealth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云云,香港的富豪們是否有這個覺悟不得而知,只記得我們的My Little Airport有句歌詞話,「三萬元三萬元三萬元三萬元三萬元啲人通常都有啲串(寸)」,道出人總是做錢的奴隸,「搵嗰雞碎咁多」都可以看不起人的心理,單憑這句發人深省的歌詞,就老早應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
有了錢,點解會寸?心理學家都知道,這個不是錢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拼了命在追逐名利的心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授Paul Piff反覆進行了研究,發現收入越高同理心越低。在一項實驗中,分別將10元美鈔給年薪1.5至2.5萬美元(約12至20萬港元)低收入和年薪15至20萬美元(約116至155萬港元)高收入人士,讓他們留下美鈔自用,也可選擇捐給陌生人。然後偷偷觀察他們的行為,發現窮的最慷慨,比富人多44%捐錢給陌生人。
這個究竟是人性的問題還是錢的問題?為了解開當中的疑團,教授找了200人一對一進行了一個大富翁比賽實驗。教授先讓其中一人多一倍錢,擲骰的骰子都比人多幾粒,真係行路買舖都快過人。過程中觀察到那些「享特權的暴發戶」,意氣風發財大氣粗,語氣和身體語言都變了一個粗魯的土豪。當然他們最終也成為大贏家,但問他們為甚麼自己會勝出,所有人都歸功自己努力自己叻,沒有一個會說自己贏在起跑線的事實。Paul Piff解釋,這個認叻自私的心態是會變本加厲,也說明勝不驕之難。
他們的調查不斷發現,當社會權貴在越爬越高,就越目中無人,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成就才重要,而同理心亦會越少。Paul Piff在美國城市一道路進行一個過馬路的調查,那裏的法例要求車要讓人先過斑馬線, 但通常犯規的,都是豪華房車,而且越豪華的車,越不理人死活越容易犯規。不過人非草木,只要焦點放在弱勢人士身上,都可以找回自己愛心。教授在實驗發現,只要讓富人看一段影片,看看貧窮的慘況,他們的心態一樣會變,都會跟其他人一樣,懂得伸手助人,去關心身邊的人。所以說,只要我們不甘被名利牽着鼻子走,多一份同理心,就算有錢人也不怕利慾薰心。
參考資料:
Piff, P. K., Stancato, D. M., Côt𥌎, S., Mendoza-Denton, R., & Keltner, D. (2012). Higher social class predicts increased unethical behavior. PNAS, 109, 4086 –4091
Kraus MW, Côt𥌎 S, Keltner D. Social class, contextualism, and empathic accuracy. Psychol Sci. 2010;21:1716–1723.
Galperin BL, Bennett RJ, Aquino K. Status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rotean self: A social-cognitive model of unethical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J Bus Ethics. 2011;98:407–424.
Paul K. Piff. "Wealth and the Inflated Self: Class, Entitlement, and Narcissism" Pers Soc Psychol Bull January 2014 vol. 40 no. 1 34-43
記者:陳以恒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