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後動 港派只要先搶選委票(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 戴耀廷

謀定後動 港派只要先搶選委票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 戴耀廷

退休法官胡國興突宣佈參選特首,由於事前沒任何風聲,且以其背景,不像得到北京祝福,但又難以合理解說為何他會無緣無故走出來趟渾水。於是各種陰謀論就層出不窮。無論是哪種說法,都好像不太合常理,在此階段亦沒足夠證據證明。在這局面,應做甚麼,只能依據現在能有的資料,做最好的推算,然後做最適當的部署。
現在能有的資料就是上屆特首選舉的結果,我們可先假設今屆選委會中各陣營及派系的組成會與上屆相近,只是百分比或有變。上屆梁振英在1,200人的選委會中得689票,同是建制陣營的唐英年得285票,民主派何俊仁得76票。還有150人最終沒投票、投白票或廢票。從這結果可假設選委們大概分為三派。
投給梁振英的689票,可假設為北京能完全掌控的一派,他們就是京派中的凡是派,佔總議席約57%。以上屆選舉的情況,梁振英當時民望高企,但在中聯辦大力箍票下,也只得689票。經過五年折騰,這689票可能有不少人都不願再投給梁振英,凡是派選委無論多麼不情願,在中聯辦的集結號下,最後還應會按指示投票。按選舉規則,一名特首候選人一定要得到起碼601票才能當選。如果梁振英要爭取連任,而他又是北京屬意的候選人,凡是派手上沒有601票,梁振英就不能穩勝,問題是他們能否做到。
投票給唐英年屬第二派,是京派中的穩定派,上屆佔總議席約24%。上屆情況特別,唐英年在最後階段因受醜聞所困,最終被北京捨棄,但穩定派選委還是投票給唐英年。他們當然還是受北京影響,但未必完全受北京指揮。若梁振英爭取連任,即使穩定派不再派人參選,但要他們自願投票給梁振英的機會應很低。不過在新的局面下,若北京施加強大政治壓力,穩定派會否屈服是未知之數。另外,穩定派佔總議席的百分比會否增加也是關鍵,他們應也有意力爭的,而從本質看,他們從凡是派手中搶得議席的機會應較高。
相信投票給何俊仁、沒有投票、投了白票或廢票的,都屬第三派,也就是港派或民主派,上屆佔總議席約19%。港派現已準備大舉搶攻,望能爭得300席甚至更多。若能做到,港派就會佔總議席的25%,而議席應會從凡是派及穩定派手上搶過來。從策略上看,當然從凡是派手中搶到議席會更符合不讓梁振英連任這最基本的目標,但事實是很難準確部署和預測得到。

穩定派硬啃梁振英抗拒極大

特首選戰變幻莫測,第一個關鍵是北京是否希望梁振英連任。若北京是要梁振英連任,那就一定要確保凡是派有601個或以上,但以現在的政治局面,難度是不低的。只要穩定派及港派能從中聯辦完全操控的689票中搶走89票,北京的如意算盤就不易打響。當然,北京還能用威逼利誘的方法令穩定派歸隊,故變數就在於穩定派最後的決定是甚麼。要他們「硬啃」梁振英,抗拒會極大。但如北京不堅持梁振英連任,而是從京派中選一個與各方關係較好的人做特首,穩定派歸隊的機會就大得多。如他們屈服了,港派即使取得300席,作用也不大。
如北京不指定那人做特首,讓選委們自行決定,那情況就很不同了。這可能性當然不高,但在部署時也不能排除這可能性。其實,港派即使能搶得300席,對結果的影響也不大,完全取決於北京的決定或是穩定派的取態。
如北京要硬挺梁振英而穩定派拒絕配合,那港派的300票應有助梁振英連任不到,主要看凡是派爭不爭到601席。根據特首的選舉規則,選舉會有多輪投票。若第一輪有多於兩人參選,沒有人拿到601票,最高票的二人會進入新二輪投票。若第二輪投票還是沒有人拿到601票,那次選舉就是沒人當選,之後再重新選舉。港派手上的票越多,凡是派取601票的機會起碼會低一些。
因此,在情勢還未明朗之前,港派不用想太多如何投票,也不用計算胡國興法官是否來「𠝹票」,先去搶多些議席回來,能達到最基本的目的總會是較高的。至於會否用票去促使一些理念較近的人來做特首,或是投白票,還是按民間全民投票的結果投票,可以留待選委選舉結束後及形勢明朗一點才共同商討決定。故此,現在要做的,處變不驚,謀定後動。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