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車的老闆阿黃有把爽朗笑聲,他生炒栗子三十多年,旁邊站着的是較含蓄的老婆兼拍檔Carman。這個一動一靜的組合,每年踏入9月尾至4月,就會出現於新界街頭,蹤跡遍佈元朗、朗屏及天水圍一帶。當初阿黃先入行,「年少不讀書,於街邊流連,之後朋友給我介紹了一位炒栗子的師傅,提議我拜他為師。」他說。他十幾歲入行,單身寡佬一直默默炒,竟讓他炒了一段姻緣回來。他說,「她以前經常來幫我買栗子,算是點頭之交。」沒想到阿黃的朋友剛好認識Carman,二人拍拖沒多久就結婚了。之後,他充當師傅的角色,夫唱婦隨,「她肯學、肯捱,嫁了給我當然要捱,哈哈…」他大笑道。
阿黃所用的是較甜的天津良鄉栗子,伴隨爽朗笑聲,笑容如他憶起二人相遇時一樣甜。他指,坊間有人將熟的栗子放於大鑊上,充當生炒,「正宗的生炒栗子,由生到熟需生炒近一個鐘,這樣剝殻後才不會連肉。」他說。
然而自1970年起,政府再沒有發新的栗子車小販牌照,「我想繼續,我真的想繼續,如果香港政府不發牌的話,真的沒有了;一班老人家死了之後,就真的沒有了。」他無奈的說。不過,他珍而重之的文化,卻不是人人賞識,「好像那些香港政府的高官,食環署的人,都不把這些當一回事。」往後冇人承繼,唯有自我傳承,「一直擺下去,我身體健康就擺,如果有病有痛,擺不到就不擺了。」
記者:湯珮然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