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記 - 邁克

迷魂記 - 邁克

互聯網真方便,打開來東抄一句西引兩段,五分鐘前聽都未聽過的甲乙丙丁,立時三刻如數家珍,誰都儼然見多識廣的權威,要你不恭恭敬敬尊稱大師,也乖乖喚一聲老師。可是速讀難免掛一漏萬,絕對瞞不過曾經滄海的眼睛,譬如我大言不慚說那本電影界曠世訪問奇書英譯本叫《希治閣/杜魯福》,更資深的過來人肯定嫣然一笑,因為它一九六八年的Secker & Warburg初版,書名簡簡單單《希治閣》一個字,當年英國的幸運讀者,不會不認為滿腳牛屎的大鄉里天真幼稚,知少少扮代表。七十年代中在美國加州手執訪問者和被訪者雙雙掛頭牌平裝本的小青年,則永遠忘不了那個黑底銀灰字封面,以致八十年代中發行修訂版,同一設計換成珠灰底紅橙黃漸變色字,多了一章補述《鳥》之後的希老作品,資料無疑更齊全,卻只能視作逢場作興的外遇,情感上比較疏離。
我們習慣把施捨茶飯的人稱為恩人,這本名副其實是我的恩書,買到它的時候遇上柏克萊太平洋電影圖書館辦希治閣回顧展,看哪一部翻開關於它那一章細讀,快樂到不成人形。今時今日,不但希老五十三部劇情片的光碟唾手可得,連電視片集《緊張大師呈獻》也全部出齊,有心人不論想做學問抑或純粹娛樂,安坐家中便大功告成,恐怕難以想像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苦日子。那幾部派拉蒙五十年代的彩色片,就曾經因版權問題絕跡影院,有一天大學電影班老師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借得《迷魂記》非法拷貝,拿到課室與同學分享,大家幾乎要先寫下保密血書,教我切身體會何謂「犯罪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