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運房局資料,各巴士公司因回報超標而積存的可回饋乘客金額,以九巴最多,去年底已近6,000萬元,卻拖延至今才提供3個月優惠。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指出,九巴專營權明年便屆滿,政府應趁機改善票價調整機制及調低其回報率指標。
團體促檢討票價機制
截至去年底,九巴共積存5,980萬元可回饋金額,是各巴士公司中最高。九巴姊妹公司龍運巴士亦積存1,640萬元。最少是新大嶼山巴士,只積存150萬元。
由於巴士公司每年收支不一,可回饋乘客的數額按年有所不同,政府無硬性規定須即時回饋及直接減價,以免優惠維持短時間,令票價變動頻繁。機制只規定當積存數額相等於全年收益1%時,巴士公司須在12個月內推出優惠。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表示,九巴過去幾年多次加價後,回報率便超標,「顯示政府過去審批九巴加價申請太鬆手,令九巴可以賺凸,今次推出回程優惠只係賺多咗,要嘔番出嚟」。九巴專營權明年7月便屆滿,政府需檢討巴士票價調整機制,9.7%的回報指標過高,應該降低。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