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推理小說名家輩出,東野圭吾固不必說,宮部美幸更有「女松本清張」稱譽,還有以《告白》一書成名的湊佳苗,轉瞬成為萬千讀者的偶像,足見在紙媒日趨衰落的淒涼狀況底下,推理小說仍有一定市場。我看日本推理小說,始於七十年代初、伊東山上養病,長日無俚,看小說消遣,正是那時候接觸了松本清張的《點與線》,一看入迷,翻看再三,欲翻譯,方知前輩晏洲先生(註:即老報人趙澤隆)早已譯就成書。心不死,翻譯了《霧之旗》、《沒有果樹的森林》等長篇小說,算是略盡綿力。識者論日本推理小說,多以為發軔者是江戶川亂步,一九二三年的《二錢銅幣》乃其奠基之作,無可諱言江戶川亂步是巨擘,說是發軔者並不恰當。最近查看資料,得一證明,原來最早寫推理小說的作家,竟然是以《好色一代男》一書蜚聲文壇、十七世紀的名作家井原西鶴,彼仿中國公案(如彭公案者)寫成的《本朝櫻陰比事》,該是日本最早的推理小說,時維一六八八年,比江戶川亂步足足早了二百三十五年。隨彼後者有黑岩淚香,翻譯《法庭美人》等外國偵探小說,更為推理小說鋪橋搭梁。明治時代,推理小說興起,純文學作家如谷崎潤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龍之介等閒時都愛寫推理小說;至於橫溝正史、夢野久作更是名作迭出,收入豐盈。今人談推理小說,多愛分成四派:本格(江戶川亂步)、變格(甲賀三郎)、懸疑(橫溝正史、夢野久作)、社會(松本清張),四派各有捧場客,而以松本為巨匠。松本清張去世後,承彼餘緒者不多,出名的有森村誠一和赤川次郎,惟此兩作家皆非鄙人的茶,難予月旦。
雲生東南,霧降西北,雷聲隱隱,大雨驟來,窗前花濕,涼氣沁身,最好看書,井波律子女史著《探訪中國懸疑小說》一書,詳述中國推理小說源流,有一節說到孫了紅其人,余生雖晚,聞過其名,不妨說說這位中國推理小說奠基者吧!孫了紅,寧波人,生於一八九七年,歿於一九五八年,享年六十一,不算永壽,可在推理界,燦然生輝,光芒萬丈,他創造了《俠盜魯平》,堪與另一巨擘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並肩。孫了紅,鶉衣百結,步履蹣跚,儼如乞丐,上海老作家沈寂先生這樣描述他——「不修邊幅,一個人面貌不揚,頭髮留得很長,天冷時嘴唇掛着青水,一對無神的眼睛,一副可憐的樣子……,那就是孫了紅。」呀呀!好一個窮酸,疏財仗義,有友相求,傾囊資之,不還也不為忤,因此常陷苦貧,惟不悔改,有錢便花,眉頭不皺。民國時代的文人,除非閣下是平江不肖生和張恨水,收入不菲,不然僅堪糊口。孫了紅有名,卻非富有,他不重衣食,生活散漫,寫作無固定書桌,常泡一壺香茶於茶館,攤開紙張,運筆如飛,須臾成篇。老前輩高伯雨年輕時在滬上見過孫了紅,說他有奇癖,落筆不用稿紙,而是廢物利用,香煙紙、日曆紙,有空白地方,就下筆,且不重自己作品,寫了便算,問緣故?對曰「雕蟲小技,不登大雅。」那時推理不為時重,孫了紅心中悲苦,可想而知。孫患病肺,像魯迅一樣,不肯好好就醫,寫稿時偶然咯血,自嘲說:「哈哈!又打翻了紅墨水!」此正與古龍大俠相仿,醫院裏咯血,女護驚惶,古大俠悠然自得:「哈哈!紅色的梅花真美!」文采風流之士,皆有相同處。孫了紅的小說,我僅看過兩部:《藍色響尾蛇》和《血紙人》,魯平固是機智狡黠,對手盧倫探長也不賴,這教我想起了小平先生《女飛賊黃鶯》裏面屢遭黃鶯嘲弄的陶探長,長江後浪抄前浪,小平大抵是受到孫了紅的啟發吧!
孫先生去世已五十八年,今日能知其名的,有幾人?那天,柳絲飄拂,夕陽西下,景色幽絕,路上行人稀少,忽看到一個披長髮、雙目無神的中年男人迎面而來,咦!莫非便是孫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