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老外走遍舊區 拍攝毛孩療癒心靈貓大爺守護海味舖

星期日專題:老外走遍舊區 拍攝毛孩療癒心靈
貓大爺守護海味舖

【本報訊】舊區的唐樓位處大街小巷,幾乎每幢唐樓下都有傳統老店,「店有一貓,如有一寶」是港島西區海味店的獨有風景,每隔幾步就有一隻貓兒,悠閒地在忙碌的老店中穿梭,或一副大爺款躺在門外,成為店中最惹人注目的小明星。這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身為貓奴的荷蘭攝影師Marcel Heijnen為牠鍾情,以鏡頭追蹤城內舖頭貓,記錄人貓共融的城市風情。
記者:梁佩珊

Marcel一年前起拿着相機穿梭舊區,捕捉貓兒可愛一面。李家皓攝

於亞洲長居25年的Marcel,從未遇過一個亞洲或歐洲城市出現每店一貓的畫面,惟獨在香港這個人口密集的小城,店舖貓的密度同樣地高。老店大多設於唐樓地舖,不似新樓有嚴謹的保安規管,造就舊區養貓作伴的景致。
他在機緣巧合下來港居住,一住便愛上西營盤,落樓清一色乾貨海味店,每間店都聽到喵喵聲,約1年前,他盯中老店中的貓兒,拿起相機穿梭舊區,尋找店舖貓的故事,並正籌備照片集及攝影展。「有人影老店,有人影貓,但從沒有人把傳統老店和貓融合,拍攝成一個特輯。」Marcel道出拍攝店舖貓計劃的原因,他認為世界每日都發生太多不愉快的新聞,但貓能令人一見便快樂,「世界需要多點歡笑,毛茸茸的動物有這種特點」。

攝影師透過鏡頭與毛孩對視。

偷食乾瑤柱,貓頭鍘侍候。Marcel Heijnen提供圖片

貓奴吃魚,主子卻只有看的份兒。

悠然自得 懶理店內忙碌

每張照片,從貓兒看見老店的特色,從老店看見貓兒與店主的關係,「重點是刻劃人與貓的關係,捕捉貓兒與店主同一動作,兩者的互動,同時見到香港的傳統,貓、人、老店都會逐漸消失,照片可以留下這一刻」。
為貓鍾情,皆因貓有個性,「狗會視你為主人,貓會視自己為主人」,所以養貓的人被笑稱為貓奴,Marcel笑說,攝影期間看到最有趣的畫面是當店裏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時,貓兒仍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大爺款,懶洋洋地冷眼看世人,「特輯中的貓兒,在混亂的環境中仍悠然自得,好可愛」。
他走遍全港舊區,認為最多貓兒的地方非西營盤莫屬,海味店最怕有老鼠,養貓為捉老鼠保乾貨,大量店舖貓紅遍該區,成為貓奴熱點。Marcel在新加坡居住時曾同時養5隻貓,來到香港不再養貓,「因為我的貓都在樓下,可以擁有更多,不愁無貓玩」。
店舖貓計劃完結後,他打算下一個攝影項目以街市貓為題。在這位老外眼中,香港的街市貓與店舖貓是世界獨有的風景,比維多利亞港的風光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