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糧的慘狀,落到誰身上都不好受。不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克服一下都能自己解決的。若有法子,總還不是真窮罷了。
名學者瞿中溶曾不管不顧地做了一首詩。有長題曰:「壬申臘月得山谷先生手書詩卷于長沙士人,蓋先生自戎州貶所放還留荊州時所書也。癸酉重九,以賃居之房主索租受氣,休假遣悶,重展此卷,略為考跋數則,複成四詩,以詠先生逸事,俾藝林咸知,益加寶愛云」。此後四詩,真的結結實實都是考證,小注比正文還多。
去冬還有錢買書畫,今秋已付不起房租,並不知道是為什麼。遭到催繳,居然還說「受氣」,甚至因此休假遣悶,鴕鳥情狀躍然紙上,很令人佩服不起來──從沙土裏拔出腦袋之後,錢總還是要交的,如何了局,不得而知。
若士人成為在上的一方,情節就可以往另一種方向發展,至少看起來體面些個。《求當集》裏有一首詩,題為〈糧盡遣僕人阿順催佃送米〉。大意略謂,某日清晨,孩子來報告,說家裏沒米啦。雖然還夠幾天嚼吃,還是早早派你下鄉去收點兒上來。「念汝憨且蠢,遇使頗能事。田家租不納,汝促力可致」。大約是個五大三粗黑鐵塔一般的人物,能有些威懾效果?
連着好年成,農民日子並不難過。但作者說,「念彼力胼胝,一歲共勞悴。我食既仰之,彼家亦所賴」,確實有推己及人的好心腸。那這租收多少,怎麼收呢?他又教給僕人:你要想想今年北方發了大水,糧米騰貴。你要想想我們吃的,粒粒皆辛苦。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這收租的事情,你看着辦吧!
也不知「阿順」下了鄉,怎樣完成這一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