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爆日美同盟真相的奇書(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踢爆日美同盟真相的奇書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不是第一次看日本資深外交官兼國際關係學者孫崎享的書,較早前介紹過一本《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台.獨島.北方四島》,對他較為另類、較「反美」的看法印象甚深。但看了他寫的《戰後の日美同盟真相》還是有點吃驚,因為他的分析幾乎是顛覆了外界以為日美同盟如膠似漆的傳統看法,不斷指出日、美戰後70年來的各種矛盾、磨擦,包括美國如何或明或暗推倒膽敢對它say no的高官以至首相。孫崎享更認為日美同盟限制了日本的外交格局與選擇,反而為日本、東亞帶來更大的動盪,更多的隱憂。
這本書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但引用大量外國人難找到或明白的日本原始史料,包括官員的回憶錄、對話錄、外交解密文件,再加上孫崎享40多年在外務省的體驗與觀察,的確讓人可以用全新視點了解日美同盟是甚麼一回事,認識到美國老大哥過去70年是如何「欺壓」日本這個「小弟弟」。
根據孫崎享的分析,美國二戰後一開始想的絕不是寬待戰敗者,而是執意徹底消滅日本的復原能力,包括把日本的工業設施、工廠設備全部拆走運到東南亞其他國家,以防止日本再成為強國,而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則要被強力壓低至不能高於被它侵略的鄰國。此外,以美軍為首的盟國佔領軍在日本享有無上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正是在這樣的思維下,才出現盟軍最高司令部把新憲法直接加到日本身上的情況。

美國奴化日本政經精英

而所謂美、日同盟的構想則是從冷戰及隨之而來的韓戰開始。美國把日本視為抵抗蘇聯及共產黨的第一道防浪堤,開始協助日本重建經濟,又着力把在日本的駐軍常態化、長期化。按孫崎享的說法,美軍駐日不是為了保護日本,美國跟日本不是攻守同盟,美軍可隨時因戰略需要撤走,令日本變成不設防國家。駐日美軍又長期擁有治外法權,不受日本政府及法律管束。這樣不平等的同盟實在非常罕有。
孫崎享還提到一個觀察,那就是一些敢於捍衞日本利益,觸及美國要害,如想削減駐日美軍基地、積極與中國修好的官員、首相往往沒有好下場,很快就因「醜聞」或不明不白的原因而下台。他舉的例子包括六十年代爭取修改美軍治外法權待遇的首相岸信介,七十年代初搶在美國之先跟中國建交的田中角榮。前者在60年的安保鬥爭中下台;後者則因捲入洛克希德醜聞而在權力如日方中時下台。還有推動東協外交的福田赳夫、建議把沖繩普天間美軍基地搬走的民主黨首相鳩山由紀夫。孫崎享認為,這些首相下台前的折騰、危機都看到美國的「黑手」,他們被迫退場其實是因為開罪了美國,下台主因是失寵。
對孫崎享而言,日本外交政策從來是「隨美(國)派」及自主派兩條路線之爭。過去70年的經驗顯示,自主派總是處於下風,五、六十年代經濟起飛前如是,八十年代起飛後也如是。他認為實際上美國把日本的政經精英奴化了,令他們失去了自主的能力,連捍衞日本的權益也做不到。
這樣的分析實在另類及罕見。若以這樣的視角看安倍晉三,他其實不是甚麼強勢領導,而是徹頭徹尾的「隨美派」而已。(PS:書還有些很多內幕,包括日皇裕仁曾表示美軍該長期佔領沖繩。)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