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基吧Propaganda(pp)結業,引起同志界熱議:交友app橫行的時代,傳統同志基地似乎要被淘汰。不過,這時候居然又有人放下經營十多年的公司和六位數月薪,要開同志酒吧:「我不做的話,有一天我會很後悔。」這位市場顧問老闆為何放棄所有,投身這個夕陽行業?
記者:蘇汝卿 攝影:張柏基、朱家駿 剪接:魏利民
鄭城祐(Ben)本是市場顧問公司老闆,去年決定跟朋友合夥開同志酒吧Circo。他不把新店喚作基吧,而叫social club:「這個心願有五年了,一年半前我放下自己的公司。」不求賺錢,更放棄穩定經濟收入,連好友都撥他冷水:「你不要發夢,為何犧牲這麼多,而且犧牲過後,亦未必有成果。」近三十年來,Ben替不少國際公司做品牌推廣,卻覺得這些項目始終不是「親生仔」;如今他把「香港性小眾」當成品牌,希望憑一己之力為它做點事:「由一個概念開始,慢慢實踐,自己一手一腳,在香港做一個具國際水平的性小眾聚腳地。」
Ben說在香港開同志吧倒沒遇到歧視,最困難反而是找位置和租金合宜的舖位。花上一年多,才找到銅鑼灣鬧市一商業大廈高層舖位,單位有落地玻璃,好讓他光明正大辦同志吧:「不想在後巷舊樓(開店)。同志在香港各行業都有貢獻,為何還要收埋自己?」以往同志吧予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情慾勝地,作為資深市場顧問,Ben認為這些場所角色已經改變,而且仍有存在的必要:「同志和直人一樣,生活不只得溝仔溝女,我們還希望想跟朋友聯誼,飲杯野。」不嗜酒的Ben,這兩年來要杯不離酒,試酒和每晚跟客人交流;從前當老闆的日子,他最討厭文書和密麻麻的數字,如今卻笑言明白以往下屬的辛勞:「這裏大家變得平等,為一個目標去做事,這是我最大的體驗。」
新店開張約四個月已收支平衡,在這市道算是不錯。不過他還有一個心願,想連結自己人的力量,所以酒吧特意設計成方便搞活動的格局,每月亦預留一筆開支,資助來這個場的同志組織:「我們的信念是共容,如果他們需要我們支持,我們很樂意商討。」六月開業時,他廣邀同志組織到場,但Ben坦言大家反應以好奇居多:「可能覺得我得個講字,希望合作後,他們看到我的誠意。」現時平均每星期有兩個組識來搞活動,上月在Circo搞同志電影節派對的影展總監Joe覺得,在網絡搞宣傳,不及一個實在的場所搞活動有效,大家有面對面的交流:「討論看哪一齣戲,有一個話題,有一個溝通。」他希望有更多像Ben的有心人,大家雙贏。而大學同志組織Queer Straight Alliance (QSA)主席Man(化名)表示,以前搞派對多數在同志場所:「直場也不會遇到歧視,但可能價錢會企得硬d,我們始終是學生組織,費用很重要。」 而且她認為自己人的場更自在,「八成大學生都很怕,被發現自己是同性戀。」而她第一次聽到對性小眾友善的酒吧,覺得是好事:「我們辦活動的,最重要是能迎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