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港人見到希望的特首(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讓港人見到希望的特首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終於進入特首選舉的狀態。首先是消息指退休法官胡國興計劃參選,接下來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快將加入。當然,如無意外梁振英也會競逐連任。
不少朋友對胡曾二人決定參選都感雀躍。可是作為悲觀主義者,雖然我對胡曾兩位都心存敬意,但卻暗地裏為他們擔心。
胡官退隱了好一段日子,若非忽然參選,相信多數人會漸漸將他淡忘。坊間猜測,指胡官參選反映了香港部份精英對現狀不安。更說不定,法律界中人是因為快抵受不了政治氣旋籠罩司法制度,才令胡官重出江湖。司法界不止一次對司法機構被置於政治漩渦當中表示憂慮。但若然猜測屬實,當前對香港實行統治的政權,又可會虛心聆聽胡官的諍言?
至於曾俊華,我必須要承認,對他有極大寄望;甚至乎,我會覺得他對捍衞香港的底線,締造團結,貢獻甚多,要是選擇在這一刻退下來,也絕對沒有虧欠香港人。畢竟,制度主宰個體行為的力量,遠遠大於個體影響制度。我擔心是曾俊華一旦角逐,他必須放棄部份堅持,否則無法換取北京最終祝福。假如要放棄原則才有勝算,那倒不如就此求去,無謂與虎謀皮。
當然,也有可能香港過去幾年經歷的亂局,都只是在北京和香港之間的傳話人,擅作主張令香港撕裂,氣氛緊張。這是最善意解讀,也是最樂觀的猜想。問題是關係有如盤根錯節的西環脈絡,會否願意就此罷休?
還有必須注意,就是本來ABC(Anyone But CY)甚為明確的自由黨,最近忽然說並不反梁;我不知道背後究竟是甚麼回事,但時間上實在太過巧合,很難不作各種猜想。
不少政治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選委會分組界別選舉臨近,但今年的氣氛跟往時甚為不同;一方面泛民全方位競逐選委席位,但另一方面傳統建制派有意角逐選委的人,至今卻無法清楚說明最終會如何投票,令這場「選舉的選舉」的不確定性大增。或許隨着有意參選行政長官的人選水落石出,會改變選委分組界別選舉的局面。
作為沒有機會也不會參與在其中的一介平民,我對下一任行政長官只有簡單的寄望:「讓香港人見到希望。」
香港不必變成烏托邦,本來很難找到比香港更好的地方。但矛盾地,對不少走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人,這個城市是借來的時空,因此我們更珍惜眼前的美好。

讓香港回復本來面貌

港人不想做過客,但無奈要找出路。留下來的,也越來越多人想往外跑,其實也是出於無奈。
香港要有希望,坦白說,終歸不是一、兩個人責任。香港人本來甚有自信,從甚麼時候開始,變得坐困愁城?記得十多年前,主權移交不久之前,有群人總是說香港若不依大陸的主旋律,總有一天會被邊緣化。今天的年輕人為何覺得有些話比粗口更難聽,就是因為他們見到香港越來越大陸化,但他們前途卻不見得光明。
希望是很個人的。從前的香港在各種不明朗因素下,仍是希望之都,因為在集體的價值觀當中,每人憑努力,至少也可力爭上游。無疑,當年的大環境,讓香港享有不少難得的機會,而那些機遇,更是可一不可再。時至今日,新生代不少都相信,希望來自將制度顛覆,可是他們對顛覆後的世界,卻沒有明確的構想,這種想法也嚇怕了不少觀點保守的舊香港人,社會撕裂亦從此而生。
在不少事情上,香港人其實甚為團結;至少對傳統制度的信念,以及市民間日常互動,不見得有差天共地的矛盾。讓香港回復到本來的真正面貌,無論是對市民抑或政府,都是最理想的狀態。讓我們對制度重建信心,我們才可以對思考未來,對未來有希望。
我相信港人期望下任行政長官,會讓香港人見到希望,而不是藉製造矛盾以爭權。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