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經綸:維珍我愛你 - 文廸晞

廣告經綸:維珍我愛你 - 文廸晞

有對手,遊戲才變得精彩。
這幾天,在社交網絡傳得火熱的,要算是英航疑似在自己的facebook錯post了其競爭對手維珍的一個宣傳廣告。先不理是故意還是意外,事後英航的應變卻是超快,不失大體及帶點英式幽默,就在同一個post上加了一條精彩的句子:「Finally we agree on something except for how to get there. #FlyBAtoLondon」。意謂我們最終達成共識(現在正是前往倫敦旅遊的最佳時光),除了採用什麼方法前往之外。
有時,在市場相爭,廣告交鋒,鬥志鬥力,無敵確是最寂寞。試想想,假如萬寧沒了屈臣氏、百事可樂沒了可口可樂、7-Eleven沒了Circle K、寶馬沒了Mercedes-Benz、csl沒了SmarTone、大家樂沒了大快活,沒了對手,就如同失去目標和動力。對於對手,往往既愛且恨。做人和做廣告都一樣,很多時,有競爭才有進步。對手發力,令你不敢怠慢,你也只能遇強越強;對手放軟手腳或用錯策略,若然你夠積極,還不乘勝追擊?
Burger King於去年8月登了全版廣告的公開信,邀請其競爭對手麥記在9月21日的世界和平日停戰一天,聯手推出一款和平漢堡包McWhopper,觀乎其似戰非戰的大鬥法已夠精彩了。所有惡性及良性競爭,去到消費者那裏,自然會因應理性或感性來作出判斷。例如,選擇去麥記,是因為家中小孩想要得到開心樂園餐的小玩具;去萬寧因為太喜歡萬寧貓及其專業營養師;去大家樂因為一哥焗豬扒飯;用SmarTone因為每年生日都有Cova蛋糕送。
當兩、三個大品牌,賣的產品與服務大同小異,做成寡頭壟斷的局面,作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至少總有一個理由,為甚麼要選擇你。相反,當消費者不選擇你而選擇對家,而那個不選擇你的理由大過或主導了選擇對家的決定,那麼你得要份外留心啊!
有如香港人一向鍾愛的國泰航空,近年好似諸事不順,不趕快重振士氣、提高服務水平,白白讓那些以往選擇你的變成不選擇你;那些本身不選擇你的繼續不選擇你,生意又怎會不每況愈下?

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