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飲飲食食的盧覓雪(Michelle),是美酒佳餚巡禮的常客,去過的次數多到記不來,今年還當上「尊尚區」的代言人,一於請教她,看看有甚麼品酒攻略給大家參考。
1. 哪個酒區你最喜歡?
Michelle品酒經驗豐富,她形容法國波爾多(Bordeaux)的酒「家教好」,而在這產區中,除了波爾多外,聖艾米利翁(Saint-Emilion)和波亞克(Pauillac)三個地區其實一樣品質相當好,看到是從此地出產的葡萄酒應該都沒甚麼閃失,Michelle更笑稱它們就像「油尖旺」一樣的關係。
2. 場內必喝哪一枝?
Michelle極力推介「Pichon Lalande De Comtesse 1982」,當年稍有喝酒的人都會知道,1982年是一個很好的年份,加上波亞克產區出品,單看label其實都能確認此酒質素,毋須推介。不過Michelle覺得一般大眾能喝到82年酒的機會不高,而這次只需要三枚酒券(每枚酒券價值$50),即是花$150就可以試到這瓶酒,而其實此酒巿價值$5,500,絕對值得第一時間衝去試喝。
3. 法國酒配甚麼食物才好?
法國人也愛以食物配酒,不過就配得很簡單,芝士、葡萄乾、或一片簡單煎香的牛扒就可以,Michelle解釋說:「對法國人來說就像化個淡妝,餐桌上不需要每事都弄得太濃烈,酒才是主角嘛,旁邊的「丫環」就別那麼花巧。」
4. 酒是否越貴越高級越好?
不少人都追隨酒價,以為越貴價越高級,Michelle表示,一支酒所謂高級、低級,其實建基於其產區、酒莊、年份、釀酒師等的名氣與因素加起來,其實對她來說價錢並不重要,反而針對自己喜歡的口味去選擇,而找到心儀的酒就最完美。
5. 甚麼地區和酒莊最好?
承上題,Michelle覺得大家毋用執迷於價格指引或大酒莊名氣,反而應該甚麼都要一試,才因為自己的口味與喜好,然後再繼續尋找。她說:「如果大家一直只懾服於這些東西,那就不能說自己愛酒了。」
6. 入場前有甚功課要做?
Michelle很建議大家在入場前,先看一看傳媒的報道,因傳統總能很到第一手意見。她說:「這總比自己盲摸摸亂逛,因為場館太大了,根本沒可能行得完。」既然Michelle都如此說,大家就記得留意我們的報道了。
記者:黃穎妮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