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阿飛一連多篇文章講到年輕人的困局,其實說到底,所有人都要改變心態,香港精英制已死,大家都只是凡人。
別的不說,我是七十後,兒時即使未算家貧,父母也沒有多餘錢讓我參加課外活動,從來沒要求父母讓我學琴學畫,班中有一兩個同學仔跳芭蕾舞或學琴,便輕易惹來羡慕目光。
現今小孩卻大不同,普通家庭父母(如我)也會死慳死抵,讓子女有一兩門技藝傍身,幼稚園學英文phonics、一體一藝一樂器是基本盤(樂器還要是豎琴)。專業人士或中產家庭的朋友毫無懸念要讓子女入讀國際學校或私校,幾歲已學多國語言。
早前有位做ibank的朋友一見面就告訴我,他十幾歲的兒子能說流利法文、西班牙文、日語、普通話,母語是英文。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一群真的沒有資源參加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只會被拋離得越來越遠;以前這群人是多數,現在可能變成少數,那種不平衡並非輸在起跑線咁簡單。
再講大學生,社會一向形容大學生是天之驕子,40、50年前可能是,現在未必,需知道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只得幾個巴仙的人是大學生,他們是今天的著名醫生、律師、企業管理層。
今時今日,每年平均有4萬名大學畢業生加入職場,持有學位人士佔整體勞動人口約30%。N年前入到大學是少數,今日情況是掉轉。
繼續發展下去,新一代多數大學畢業是基本,懂一體一藝一樂器兼兩三種外語是碎料,沒有精英不精英。大家醒醒吧,不要再將上一代那套精英上位法門,套用到自己身上,玩法根本唔同晒,與其日日想買樓,不如腳踏實地行自己行到的路,做豐富自己人生的事。
高淑嫻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