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亞太區或藏收益良機

基金觀點:亞太區或藏收益良機

環球市場追逐收益的浪潮仍未停止。即使不計投資者本身對收益的渴求,養老金、保險及退休產品亦為收益帶來持續需求。在暢旺需求的推動下,較高收益的資產現時是否已過於昂貴?
就高息股而言,股息是總回報的重要貢獻因素,而再投資股息可在長線投資期間提供顯著優勢。一般來說,派付較高股息的股票往往在長線環境中跑贏大市指數。
部份市場人士擔心,亞太(除日本)高息股或已過於昂貴。不過,在當前環球增長溫和、政策寬鬆及低利率的環境下,股息投資仍是相當正面的主題。亞太(除日本)的部份非防守性行業,如金融、能源及物料,現時提供不俗的股息率;電訊及公用事業等其他防守性行業,亦如預期提供高股息。

驅使投資者追捧派息股的動力包括各國央行實施的寬鬆政策、這些政策造成的低孳息率,以及投資者本身對收益的渴求,而這些因素亦在信貸市場發揮作用。環球增長溫和及普遍不明朗因素,已進一步吸引投資者投入相對靠穩的債券市場。
我們認為,高收益債券及亞洲信貸仍具價值。即使若干信貸範疇(例如高收益債券及亞洲信貸)從息差看來已見昂貴,但其高票息仍可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倘若考慮到各債券類別當前的息差,就相對價值而言,部份息差似乎仍可進一步收窄。當中,我們注意到美國高收益信貸及新興市場債券的息差仍接近其五年平均水平。

整體來說,當前環境繼續促使投資者追逐收益,並非所有固定收益及股票類別都出現超買情況。亞太(除日本)的部份行業仍可提供高股息率及處於合理估值,但須注意健康護理股、必需消費股及科技股已顯得昂貴。
固定收益方面,新興市場及商品靠穩,且目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不高,因此美國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的息差相對歷史水平為佳。至於投資級別債券及亞洲企業信貸,由於息差顯示估值已稍微過高,投資者應保持審慎。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