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港經營虧損1.4億 靠日本業務帶動集團賺3,900萬

I.T港經營虧損1.4億 靠日本業務帶動
集團賺3,900萬

【本報訊】本港零售市道疲弱,潮服股I.T(999)在香港的業務仍未走出困境,截至8月底止中期業績,香港區經營虧損半年達1.4億元,較去年同期蝕9,138萬元明顯擴大;全靠中國及日本亮麗表現力挽狂瀾,日本更因「猿人」A Bathing Ape熱賣令銷售勁升逾四成,令公司整體經營不致虧損,反賺3,900萬元。

記者:范穎琛 方楚茵

I.T上半年度香港區營業額按年跌1.9%,至約15.6億元,銷售面積亦減少2.7%;由於減價折扣力度減弱,加上多賣自家品牌,毛利率還提升了2個百分點;但這些改善不足以抵銷營運成本上升影響,香港業務仍然蝕錢收場。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總監方衛斌解釋,由於人工及租金上升,加上港滙強勢,香港業務進一步受壓,難估計本港零售是否見底。他指集團未來會減少店舖數量,下半年店舖面積將會有低單位數收窄,惟未有減省人手打算。
不過,I.T中國及日本業務近年開始收成,減輕公司負擔。期內中國營業額達15.98億元,按年升12%,首次超越本港成為最大業務地區,佔比達43.9%。日本亦見強勁增長,營業額急升46.6%至3.49億元,佔總體比重約9.6%。

I.T香港業務仍蝕錢,盈利靠日本品牌A Bathing Ape帶動。
 李潤芳攝

料內地銷售面積增20%

執行董事兼I.T中國行政總裁陳惠軍表示,相比起其他國際品牌,集團在內地比例仍小,有增長空間,計劃開拓二、三線城市,如成都及瀋陽等,料今年全年內地銷售面積可增長最多20%,雖然內地市道不穩,但政府仍支持內需,對前景感樂觀。
至於日本業務,方衛斌則指是受惠於A Bathing Ape品牌銷售增加,以及訪日旅客上升所帶動,他指曾經有探討過擴大日本地區業務,惟認為除了開店,擴充副線亦可對生意有幫助。
有外資零售分析員認為,I.T本港表現疲軟屬預期內,但公司表明近季的折扣有所減少,在無大關店下維持營業額微跌,反映最壞時刻已過。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亦認為,I.T有別於其他化妝品、金舖,實際可減舖店面積不多,營業額喘定回穩可看出公司換店、重整業務漸收成效。然而她認為,I.T內地仍主力以開店帶動增長,有別於香港業務基礎。
截至8月底止,I.T中期賺3,863.3萬元,去年同期蝕3,125.2萬元;每股盈利3.2仙,不派中期息。期內營業額36.43億元,按年升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