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可當你的手機」 - 林夕

「我寧可當你的手機」 - 林夕

早前一女生為薄倖渣男輕生,群情洶湧。網民回搜二人臉書,看看渣男有幾渣,情有幾薄,發現女生之前留下過一句灰灰的、酸酸的告白:「我寧可當你的手機」。箇中被忽略被薄待之情,隔着手機屏幕看這新聞都感同身受,別說情侶,只是朋友間見個面,手機也是永恆的主角,會忌妒手機,寧可化身手機,讓對方不斷掃啊掃,刷啊刷,這比喻着實到肉。
路過的陌生人,聞者心傷,若是認識的,卻一定要透過手機勸戒或是相約出來,大談手機為何物,說不定就救回一命。
你若是手機,又如何?別看他無日無夜盯着手機,比誰的臂彎都親密,跟手機牽手,多過歷任親人愛人的總和。手機遺留家裏沒帶出來,即時三魂七魄不齊,非得要折返一趟,才能收驚,變回一個人──不,你誤會了,他只是怕麻煩怕不方便,乘勢換新的話,連藉口也省下。手機只是他打發時間、與人調情的工具。若你甘願當他的工具,也總比若即若離好。
好,工具也不是平等的,有些工具比其他工具重要,他覺得你更有用,你便更有存在感。好,他當你是最佳生活伴侶──手機,又如何?手機除了買回來用、玩、掃、擦、照顧,最主要是用來換的,無論有沒有玩膩,新的還沒誕生,就已經在等待換機;打從擁有那刻開始,替換的規劃已在同步進行。越是機迷機粉,換得越勤越快,無論你不斷升級,表現更好,運作更順暢,渣人也只會把你當二手貨套現;裏面留存了許多記憶?沒關係,幾小時內就全部過繼到新機去,夠絕情不?不,還不夠,他還會在新機回味過去的照片,用新機跟他人分享舊機儲存下來的私密,電話簿裏大部分還是你的舊相識。
所以,用不着「寧可當別人的手機」,遇人不淑的話,渣男渣女渣情人,確實會視伴侶如手機。當初是憑什麼選上這台而不是那台?外形功能像素種種都是表面,主要是用給人看的。與其當別人的手機,把人看成手機,何妨把感情當手機,真有天經常無故當機、屏幕假死、摔壞了、中毒了,重金修理不如換新的,沒有絕不絕情,值不值得,彼此彼此,只不過是手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