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cult片,有人可能會立刻想起《伊波拉病毒》、《力王》、《索女‧喪屍‧機關槍》等等電影,一幕幕血腥暴力畫面浮現眼前。但你有沒有想過,賣溫馨賣正能量的《仙樂飄飄處處聞》,其實都可以算作cult?
十月尾以cult 片為題的「溝電影節2016」,由藝術機構電影文化中心(香港)主辦,開宗明義片單會「偏離普遍的『溝』口味」。「有時一些所謂cult片,並非是因為它流很多血、殺很多人、很殘暴,有時只是因為戲的訊息太正面,例如《仙樂飄飄處處聞》,太多愛、太多包容,多得想嘔,既令人頂唔順,但又令人覺得有趣,種種原因就會成為圈子裏認同的cult片。」溝電影節策劃人馮慶強如是說。
「所謂cult 片,它不是一個電影類型,它是一種經驗。 如果你上網找cult film,通常譯作邪典電影。你可以這樣理解,像一個小的邪教,大家一齊作一個膜拜式的嚮往、喜愛、熱愛。」在外國, 經典cult片《洛奇恐怖晚會》的放映會確實有點「邪教聚會」意味,觀眾盛裝打扮出席、在電影銀幕下載歌載舞、過程完全忘我。
至於cult片令人膜拜的原因,馮慶強舉例指,有些戲會有反社會的特質,「在戲入面會有一些情節、內容,對主流價值完全認同的部份,找到反對的聲音。最重要是,除了大家都接受的事,你在不是大家都接受的事裏面,找到一種樂趣。」至於主流與非主流的定義,並無確切答案,「純粹是看你在哪個地方,在那個座標裏去分主與次。如果我們以一個美國電影去定義,一個會說很多科技、很多理性、而且是很多合理性必須要考慮的主流電影,那麼在這個範圍內,我們所有的功夫片、大量港產片,都是cult的。」
「溝」電影節總共會播放七套電影,包括被譽為喪屍片源頭、《屍殺列車》致敬作的《活死人之夜》、重口味忘年戀《靚仔愛阿婆》、華麗音樂劇《紫醉金迷》、青春片《黐孖妹》、杜琪峯另類作品《東方三俠》、日本經典恐怖片《鬼怪屋》以及六十年代恐怖片《靈魂狂歡》。
既然cult的定義廣闊多變,怎肯定電影節選的七套戲,觀眾都覺得cult?「好多人第一反應是,東方三俠cult嗎?不是呀。這就是我的原意。為甚麼我們要有共識?如果你不同意,對話就在這,有趣的地方就在這。因為cult是不能定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馮慶強笑言,「如果這世界每樣事物,都是所有人都說死了這就是這樣的,這是A、這是B,好像數學般一加一等於二,做這些又有甚麼意思呢。」
「溝」電影節2016
10月28日 - 11月20日
查詢: http://www.hkfcc.org/cultfilmfestival2016/
記者:李珮禎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