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私立學校雖與津貼學校同受《教育條例》規管,不過課程設計上私校擁有較大彈性,以校本模式設計最適合該校學生課程。有升學專家指,政府對私校課程要求「較手鬆」,家長選校時須留意學校辦學團體背景及口碑,也不建議選讀新辦私校,否則學校中途發現課程水平不足要調整,「學生就會變白老鼠」。
成評估課程水平工具
升學專家趙榮德說,雖然教育局對私校課程有制訂指引,但私校有較大彈性,教學質素及課程水平往往要靠校方主動外聘專家評估。他不建議家長安排子女入讀新辦的私校,尤其標榜一條龍升學的學校,因銜接的中學會向相關小學了解課程及學生水平是否達標,對第一屆接龍學生尤其嚴謹,「學生就會變白老鼠,幫學校試個課程係咪真係夠水平」。
趙榮德估計,港青基信學校或因近期曾進行評估發現有落差,故急於進行班級調整。但他認為,在學期開始後才調整班級做法古怪,即使發現部份學生水平差也可透過補課等追回進度。直資學校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校長張志鴻指,家長選校時需了解,升讀一條龍中學是否要求學生達到指定要求,否則容易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