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早出世幾十年 - 林夕

好在早出世幾十年 - 林夕

遠古時代念高中時,也曾被問過人生有什麼大計,那時還不流行規劃,計畫就計畫,一個個人不是一幅幅地,要遭測量師規之劃之。人生大計?我記得大概是這樣回答的:小計有少少,例如,這陣子忽然迷戀上二胡的聲音,想學學二胡。大計,有,不可說不可說,說出來好像就要非實行不可,不但聽的人有期望,連自己也覺得有壓力,反而不美,就像懷胎不足三月,也不作興提前洩密。明明應該滿心歡喜追求,變成任務就無趣,平白多了許多人要交代,成功了滿足感也要打折。
畢業之後,又被問過大計,我說:三兩年可以計一計,太長遠的話,人生無常,自己也會變心,也得容納自己變心的空間,若不如意,想來個華麗轉身,更需要若無其事的下台階,大計定得越死,豈非找死?
話說回頭,當年我的規劃之一:二胡,學得怎樣了?一事無成,二胡對辨音能力的要求更高,碰了幾百下,指頭不夠靈敏,拉得似狼嚎,自樂變成自虐,不自行放棄,等於找死。
好在我早出世幾十年,萬一進了會配合教育局政策,推行「一人一樂器」計畫的學校,死得。我討厭音樂嗎?不,我很享受音樂,但玩樂器很講天份,那時拿起把結他會彈一兩首歌,但生在今日,只會讓家長學校丟臉。現在連最基本的鋼琴都不入流,更別說二胡了,大勢所趨,都是管弦樂,學校最歡迎,因為方便組團參加比賽,在校際音樂節揚威。
沒有音樂,生活如褪了一層顏色,然而先要享受欣賞,才慢慢想,要不要自己親手演奏吧。幼年被動學樂器,有如未學行先學走,跌得多,往後就怕了。
好在那時沒有一人要學一樣樂器的規定,否則,我可能會非常討厭音樂,你不准我學琴,只鼓勵我吹管拉弓,就像小時,本來也可以洗個澡了,但經家長一嘮叨,還不去沖涼?我本來有機會覺得沖涼是種樂趣,一經催逼,只是要完成責任好交代,早沖早交差,盡快禮成罷了。若我被規劃要學吹,多添一兩筆失敗史事小,沒時間聽更多自選的音樂事大,那會改變我的人生大計,對音樂起了畏懼心,就不會喜歡填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真的,好在我早出世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