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冰敷或熱敷迷思

運動隊醫隨想︰
冰敷或熱敷迷思

筆者周末走訪不少大專體育比賽,喜見部份院校有運動醫學團隊支援,暫未有資源的隊伍,則依靠隊員互相照顧處理傷患。不少運動員對於處理急性運動創傷,例如使用PRICE原理(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也有認識,但對於何時使用冰敷或熱敷,卻仍然一知半解。筆者希望先解釋兩者的原理和功能,再探討其使用時機。
急性運動創傷後,冰敷主要是透過降低患處溫度使附近的血管收縮,減少新陳代謝率,從而減少急性炎症,例如紅、腫、熱和痛等,對常見急性運動創傷,如腳踭拗柴、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或碰傷等非常有幫助。除使用現成冰袋外,亦可將一袋冰加上少量水,以薄毛巾包着放於患處。一般每次隔2至4小時,每次使用15至30分鐘。

注意溫度及使用時間

熱敷是透過熱力增加患處的溫度及血液循環,帶走積聚的新陳代謝物,減少患處痛楚及放鬆肌肉。若在受傷後首2、3天使用熱敷,效果可能會弄巧反拙。熱敷大多應用於處理亞急性期,即急性創傷過後,待腫、痛退後用來加強組織癒合能力。此外,亦可紓緩慢性運動創傷症狀,如肌腱病變或關節炎等。一般使用熱敷包和暖水袋約45℃,放於患處約20分鐘,並定時檢查,避免過熱灼傷。但不論冰敷還是熱敷,使用時間、頻密次數、日數,要視乎受傷部位症狀、嚴重程度及康復進度。
以往有人提出「頭3天冰敷、之後3天熱敷」,但這些指引過於粗疏,忽略以熱敷處理慢性運動創傷功能,建議視乎受傷部位、嚴重性、症狀及傷者對治療反應及進度作出相關治療,最好尋求專業人員意見。
使用冰敷或熱敷都應注意溫度及使用時間,避免凍傷或灼傷,對於血管或血液循環有問題患者亦應加倍小心。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恒教授
隔周二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