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市場一直「既盼且驚」的債轉股方案,早前終正式出台。不知是市場壓力太大,或者是怕對市場構成太大壓力,最終方案(姑且稱最終方案,因決策可因據上位者意願不停改)居然不用「內銀股東埋單」,改為內銀只須將債權售予資產管理公司,再由資產管理公司將債權轉成股權。
債權轉成股權,不代表問題成功解決,仍要找人「埋單」,所以資產管理公司會按法規參與「債仔」公司營運,等業務重回正軌後,資產管理公司就利用上市、股權轉讓或併購等方法退出。按中央債轉股劇本,資產管理公司理應「有錢賺」,又可將中國「浸到上頸」的債務問題解決,皆大歡喜。
世事真的如此理想?基金朋友跟密西比說,理論往往都動聽,但實施下來,問題就會如洪水般湧出來。他說:「邊個定價?真係可以干涉營運?國企點算?同埋最緊要嗰部份,邊個食咗個還唔到嘅債?聽講話,有人已密鑼緊鼓想將啲債,包裝成類似次按嘅混合債攞嚟香港賣,唔好話唔關你事。」果然是債多人不怪……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