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東華三院之邀,出席《伴生》的放映會。最初猶豫了一會,怕眼淚太多,愛心太樣板。此紀錄片的導演是黃肇邦,幾年前看過他的《子非魚》,感覺不錯,今次懷着姑且一看的心情,在八號風球來臨前夕入場。
老人不易拍,雞皮鶴髮,說話重複,有時詞不達意,可謂票房毒藥。導演黃肇邦年輕得很,看樣子不過廿歲出頭,卻一直想拍老人故事。
由做義工認識老人開始,選定三個家庭,拍攝兩年,處理得細膩又不落俗套。兩年時間,見證了松哥喪妻後健康一落千丈,留院多月最終離世。臨終前的日子,對他和家人都是折磨,兒子坦言希望父親早點離去,免得他再受痛苦。
這電影不是談生死,而是着墨於老人與子女的關係,這一點,做子女的都有共鳴。沛叔慣性手勢是打開手機,撥號給女兒,電話沒接通,有點神經質的他會連續不斷地打,這個小小的鏡頭,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沛叔夫婦只有一個女兒,女兒未婚,工作以外就是照顧父母,應付父親每時每刻的來電,令她身心俱疲,沒有其他生活,情緒一度崩潰。
兩代之間關係不能割斷,這段關係臨到終結,甜蜜漸少痛苦漸多,有時令人窒息,卻無法逃避。電影院內哭泣聲此起彼落,影片呈現出生命的真實,觸動觀眾心靈,是珍貴的生命教育。希望這電影能公開上演,令更多人上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