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喺50cm上講一個故事。」半米,如何定格香港?余靄聯 (Liza) 兩年前創立膠紙品牌「紙膠帶」,一卷一主題,本土味濃得化不開的圖案,有如卷軸般展示香港的歷史與文化,正經有之,通俗有之。19世紀的華英通語、T形老街牌、火龍、網絡潮語,真香港人必有共鳴。有些題材明知不好賣,依然照出,着重對香港人的份量,多於銷量。到底這又是一個怎樣的香港故事?
Liza拉出一卷粗粗的膠紙,告訴我它是1841年香港開埠時的模樣。在商言商,印上俗語、潮語的搞鬼膠紙,唔使問都知一定好賣,反而跟文化歷史有關的,知音人少一截。「紙膠帶」兩年前創立,首批產品是香港傳統節日膠紙。花了一年時間去做資料搜集,堅持先了解背後故事,再找人繪畫,寫中英文介紹,賣傳統,附送誠意,唔係得個樣,撕開仲有內涵。「追溯本源係好奇心驅使,也希望印證今日香港好獨特嘅面貌,跟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廣州都好唔同,正正從1841年開始。」
「香港中西文化薈萃」你沒聽過一百次,可能都有九十九次。百幾年前,華英通商,作為一個要與洋人溝通的華人,身上代定啲英文生字,係好合理嘅。他們當年學英文,就係靠現在看來有點搞笑的中文發音。「昔士」係six,「舍焚」係seven。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個人好『舍焚』。」你要知佢話緊你。(笑)
品牌今年的主打產品,是T形老街牌膠紙,配合「消失中的香港」主題。看到膠紙上的水彩畫,覺得很富味道,但真迹更細緻,好看得多。問插畫師陳智聰覺得失真了有否感可惜,他說:「啲人在膠紙上睇唔到細節唔緊要,只要引發到佢哋去街上留意番,睇實物嘅細節,仲好啦!」阿聰說他繪畫前會上網查看街牌的資料,確認它的位置。「試過去現場睇,但就已經唔見咗,覺得有啲可惜。」他說的是西環石山街舊式水泥雙框路牌,現已被港鐵的電梯遮擋了。用自己的方式保守舊物,要與時間競賽。歷史洪流滾走了很多值得保留的東西,趁其他老街牌還健在,上街細心觀賞一下吧。
紙膠帶
http://www.zigaaudaai.com/
售價:$20-$40
場地提供:attitude on granville瑞生尖沙咀酒店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