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龍來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這句老話是民間智慧精華,問題是如何理解。比如說,為人父母都很關心的孩子智力,到底是天生的,抑或是後天的?若是天生,是承自父親呢,抑或母親呢?
有一年我在餐廳工作──何以在餐廳工作,將來有機會再談──我一邊洗碗,一邊跟大廚和他那位做樓面的老婆S聊天,S當時大着肚子開工,談着談着,就聊到孩子的智力問題。洗碗悶得發慌,我開始胡說八道:「仔女聰唔聰明,睇老竇老母。如果你生仔,佢只有一條X染色體,來自媽媽;生女,就有兩條X染色體,分別來自雙親。X染色體同智力有關,所以如果你生仔,聰唔聰明就睇阿媽,生女就睇晒兩邊。S,你生仔定生女先?」
S說不清楚,未驗。我繼續信口開河:「好,家陣考下你哋IQ。有甲、乙、丙三條友,甲已婚,丙單身──『單身』指未婚、離婚或喪偶。依家甲望住乙,乙又望住丙,咁已婚嘅人係咪望住單身嘅人呢?有三個答案:A,係;B,唔係;C,不能確定。」
大廚兩公婆同聲說:「咩話?講多次啦!」
結果我重複了三次,他們沉吟一輪,最後都說「不能確定」,因為問題沒講明乙的婚姻狀況,資料不足。我說,錯了──假如你也選C,不妨先想想錯在哪裏──雖然沒說明乙的狀況,但乙只能是已婚或單身,乙若單身,則甲望乙,就是已婚者望着單身者,乙若已婚,則乙望丙,也是已婚者望着單身者,因此答案是A。
大廚夫婦再次同聲說:「咩話?講多次啦!」
我逐字逐句解釋了兩遍,S總算明白了,大廚依然一頭霧水。「阿嫂,」我開玩笑說,「你都係生仔好啲,生個女,佢嘅IQ隨時畀你老公拉低晒呀。」
當年隨口噏當秘笈的廚房笑話,沒想過近半年會瘋魔全球。我指的,是外國網誌「Psychology Spot」那篇潮文:〈你知道智力是遺傳自母親嗎?〉(Did you know that intelligence is inherited from mothers?)。那篇文引述多項研究,說「智商基因」位於X染色體,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一個,而智商基因是所謂「條件基因」,只有遺傳自母親的才能運作,因此,智商基因主要靠母系傳遞。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固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現在還給出「科學證明」,各地母親又怎會不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和呢?網誌原文半年前刊出,經外媒炒作,早傳遍外國網絡,近日終於有香港媒體引述,報導也大受本地媽媽歡迎。但普通讀者不知道的是,那篇潮文早被專家批得體無完膚。隨便挑幾個毛病罷。一,文章提及的研究都是舊聞,列出十四篇參考論文,最近期一篇已是二零一二年,那篇講的也不是基因,而是母親對年幼孩子的照顧。二,影響智力的因素錯綜複雜,當然部份是遺傳,但科學界從未發現「智商基因」,自然也不可能確定它位於X染色體。三,文章提及的基因研究,是從病理學角度出發的,研究只說明X染色體某些基因失靈會導致腦殘,而不是證明聰明才智全拜媽媽所賜。
簡單來說,〈你知道智力是遺傳自母親嗎?〉是篇吹水唔抹嘴的偽科普文章,當中的「科學理論」,是那些年我做廚房佬時拿來捉弄人的玩笑,認真就輸了。
孩子的智商遺傳自母親?我沒做過科學研究,但單憑常識判斷,已知道事實決不會這樣簡單。比如說,歷史上最聰明的其中一個人,是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有人說高斯最偉大的成就是「愛護後輩」,因為他有很多研究成果懶得發表,只隨手寫在筆記,胡亂鎖在抽屜就算了,於是一百幾十年後的數學界晚輩,人人都有機會一展才華,重新「發現」他老人家早就知道的東西。高斯就像一個乒乓球高手,他用右手打贏全世界後,大家才慢慢發現他原來是左撇子。那麼他的父母是什麼來頭呢?爸爸是園丁兼磚匠,媽媽是文盲,連兒子的出生日期也記不清,只知道是耶穌升天節前八日的星期三,後來高斯想出一套日曆計算法,決定自己生日自己計,終於破解了生日之謎。說好的「智商基因」呢?
想知道媽媽的基因對孩子影響是否立竿見影,也可以看看妻妾兒女成群的曹家──我說的,當然是三國時代那個曹家。大家都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三國志》形容這位神童說:「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五六歲的智力有若成人?曹沖的智商應該在二百以上了。曹沖的媽媽是環夫人,環夫人也誕下曹據、曹宇,如無意外,三子的爸爸都是曹操。假若現實就像「Psychology Spot」潮文所言那樣屈機,孩子智商由母親的基因話事,則和曹沖同一個阿媽生的兄弟,即曹據和曹宇,他們的智力也應該同樣輾壓其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才對。但史書有沒有說曹據、曹宇特別聰明呢?沒有啊。再來看看皇后卞氏:兒子中最聰明的是老三,人稱「才高八斗」的曹植;長子曹丕,《三國志》稱他「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彊識,才蓺兼該」;次子曹彰,跟植、丕截然不同,他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但不喜讀書;還有個早薨的幼子曹熊,乏善足陳。由此可見,環夫人的基因沒有令三個兒子都變成神童,而卞皇后的基因也沒有令四個兒子都成為才子。
歌頌母親實在有太多正當理由,沒必要感激子虛烏有的「智商基因」。我同意聰明的父母確有較大機會養育出聰明的孩子,但這不能全然歸功於基因──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聰明的教法。教什麼呢?四個字:慎思明辨。家長本人當然也要以身作則,第一步就是:切勿輕信網上潮文,以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