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風球,賦閒在家,做什麼好?閱讀比較清高,身為中產階級,風雨在外,看一齣DVD (是多年前用錢買的珍藏版,當然不是電腦的免費Download),我建議看九十年代初期嘉芙蓮丹露主演的一部法國電影「印度支那」(Indochine)。香港譯「情證今生」,比較庸俗,我比較喜歡那個帶毛姆小說懷舊風味的原名。
印度支那是一個很美的地理名稱,且須以法文來唸。In-do-Chine,嬌柔而淒美,音節之間像閃耀着一輪湄公河上的落日,在曼德勒(Mandalay)的杧宋雨季,廣東式的兩層舊房子,騎樓的窗戶有一個長衫女子在梳頭,濕漓漓的馬路,一輛三輪車走過,響着叮叮的鈴聲。
還有金邊的寺廟和佛塔,檳城的榕蔭和山影。在順化的明代宮廊和樑柱之間,散步到盡頭,一張木桌子,兩張竹凳,桌上有一客魚露清甜的越南春卷和一杯Chardonnay。
電影「印度支那」講一個法國女人,殖民地時代,去了印度支那,收養了一個越南女孩。越南女孩卻跟一個英偉的法國軍官戀愛。電影之中,尚未有喧嘩強國遊客和簡體字海鮮酒家的招牌污染,有一場戲俯拍北越的下龍灣,怪石奇𥧌,連青獨翠,其間漁帆掩映,夕照粼暉,壯美而純淨,正是希臘悲劇裏「崇高」(Sublimity)的意境。
越南小女孩長大,卻投奔了胡志明的共黨。奠邊府戰役後,她代表越共去日內瓦談判,在湖邊與法國的義母重逢。也是一抹夕陽,也是湖光山色,卻有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風景縱好非江南的風景。
在家看「印度支那」,須有至少三十二吋的高清螢幕(所以我說,這樣的電影,電腦下載大陸盜版,是踐踏人文的嚴重犯罪),而且要有很乾淨的木地板,方便赤足偶進出廚房。
八號風球下看法國電影,當然要喝咖啡啦。我推介的咖啡,是前比利時殖民地、法語非洲的盧旺達的「波邦咖啡」( Café Bourbon),用可可、漿果(Berry)、香料焙煨煉成。咖啡要純喝,即是Black(純指咖啡顏色,如果多疑的你聽出其中有種族冒犯之意味,那麼,Sorry 囉)。
印度支那、東非咖啡、鬼佬生活品味,窗外是颱風。這樣的生活,我閉上眼睛,深呼吸,OMG,像吸食一種美好的安非他命無可救藥地上了癮,我喜歡,我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