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生中最愛的兩個男人,陪伴雪姨走過一段短暫時光便離去。父親行船後音訊全無、及後結婚10年的丈夫患急病離世。雪姨日打兩份工,養大3名子女,勞碌過度。雪姨退休後周身病痛,中風、眼疾、又有肩周炎,行路不自如。愛花的雪姨,形容自己「有花的地方就會去」,她希望籌中醫針灸費改善活動能力,每年可繼續到花展賞花。記者:劉秀蘭
在深水埗舊區長大的雪姨(74歲),在大家庭成長,6兄弟姐妹中排第5。曾一個房間住8口,幾口人睡在碌架床,打地鋪也習以為常。行船的父親最痛錫她,每次回家總會先抱她,又給她一塊光酥餅。這些舊記憶,隨著雪姨父親在她10歲前的一次行船失蹤而消逝。
雪姨童年時幫母親在家中穿膠花,又試過到五金廠打工,22歲那年與較她年輕2年的丈夫結婚。她慨歎丈夫在大嶼山的工廠做刀叉,只有每月出糧才返家一次,婚後夫妻聚少離多,給她大部份工資作家用並短聚一晚,翌日便離家,雖短暫但珍惜。
可是快樂總短暫,雪姨的丈夫在30歲時患肝癌,留院1個月便離世,「連一句遺言都冇」。長子當年只得10歲,雪姨要湊大3名年幼子女不易,不得出外打工賺錢養家。當年日做兩份工的雪姨,早上在街邊擺檔賣飾品,晚上做清潔工。她坦言已放下身段,「總知有錢搵嘅,我都做」。
做無牌小販時,她時常要帶著子女擺檔,試過被小販管理隊拘捕,有次更險被人充公貨物,「個女飲緊奶,放喺車底,我話要拉就拉埋我個女,反正搵唔到奶粉錢」。最後,法理不外乎人情,她獲放過一馬。擺街邊日曬雨淋,雪姨好不容易捱大3個仔女,現時各有家庭。
退休後,雪姨喜歡四處遊逛,她最愛看花,每年總會到花展一遊。可惜,這10年間,她先後中風3次、患白內障,又患肩周炎等,積蓄已花在針灸等治療上。兩年前,她得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協助籌款,延續針灸費,針灸了1年多,病情稍為紓緩。但最近她骨痛和肩周炎復發,加上中風後雙腳不靈活,多次跌倒入院。她希望可以籌得每月6千多元的針灸費,改善活動能力,每年到花展賞花。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雪姨」的情況後,得悉她無力負擔針灸藥費,正協助她籌措有關費用。「雪姨」急切等待善長愛心支持,讓她可繼續接受治療。
「雪姨」暖流之友編號:C3625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facebook專頁: 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