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其實唔係悲情城市,係藝術社區。」有團體舉辦「天水藝墟」活動,集結各個在天水圍的小團體和小店擺攤,教導街坊做小手作,並有「資深街坊」充當導賞員,以遊戲形式向參觀者細說天水圍的故事。
資深街坊當導賞員
手作店「小物館」老闆、90後的梁聲馳(星矢)屆時會在藝墟舉行工作坊,教街坊製作鎖匙扣。他說從小在天水圍長大,見證天水圍變遷,「由以前見到深圳,𠵱家就被啲樓遮住晒。」後來他與同為「天水圍人」的女友Annie到澳洲工作假期後,對盆景花藝燃起興趣,回港後二人更將興趣化為職業,「起初先租300蚊格仔舖賣吓盆景,之後又去做流動攤檔,發現好多人鍾意,就再投資30,000蚊去租商場舖位仔。」
由格仔舖至今,「小物館」開業約10個月,僅僅達到收支平衡,除盆景外,已提供壓花飾物和永生花等手作。星矢稱,即使家人不支持,仍堅持下去,全靠街坊們的欣賞,「一路都喺天水圍度生活,而且天水圍又少呢啲手作,街坊都好鍾意,好有人情味。」
星矢表示,一直都想「搞藝術」,尤其是在自己成長的社區,「希望可以改變天水圍街坊對藝術嘅培養。」又認為天水圍人現時變得更釋放,少了悲傷,更勇於表達自己,已經不再是「悲情城市」,而是藝術社區,「天水圍好多公眾地方,中間有小舞台,啲人都鍾意上去表演。」
主辦單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的「天亮傳說」負責人陳憬樟表示,今次藝墟除了有以物易物,還有各種與天水圍有關的小遊戲,其中名為「天水圍印印印」的康樂棋,街坊可以自己設計規則,配有天水圍特色印章,例如天水圍廣場噴水池和單車等,導賞員會與街坊邊玩邊說社區故事;亦有「天水行衣」讓街坊在Tee上寫上自己在天水圍的足迹。陳稱,希望透過藝墟為街坊的生活開拓想像空間,並將各個天水圍小團體連結起來。
■記者李詠希
「天水藝墟」詳情
日期及時間:10月22日 下午3至5時
地點:天水圍置富嘉湖(銀座)二期大堂
費用:全免
查詢電話:2447 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