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中國」在香港 - 馮睎乾

「最好的中國」在香港 - 馮睎乾

同霍克思(David Hawkes)合譯《紅樓夢》的英國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四月接受《信報》訪問,有段話我印象極深:「共產黨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短暫干擾,我相信邪不能勝正,人性的善良終會得勝……香港人口是紐西蘭的一倍,歷史長度跟紐西蘭相若,都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香港當然擁有獨特的性格,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和價值,這是無可否定的。香港正成為『最好的中國』(the best China),是中國最重要的部分。」閔福德醉心於中國古典,當下埋首翻譯《聊齋》,他的「中國」顯然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他想像中的文化國度,那芸香月色間的一簾幽夢。我對中國的態度,亦復如是。
很多香港人,尤其是年青一代,都抗拒「中國人」身份,難道真的認同中國即中共?若然,這豈非默認了中共自訂的遊戲規則?一句「支那」,原意或許是侮共,但別人聽來就是辱華,歸根究底,是因為早已習慣把國家、民族和政權混為一談,而這種「大一統」正是中共語言偽術的一環。大家不假思索接納這種意識形態,很自然就會綑綁式侮辱中國,卻沒想過中國才是最大受害者。近半世紀,最致力侮辱和破壞中國的,恐怕是中共本身。全賴中共,「中國人」才逐漸變成貶義詞,「蝗蟲」、「大媽」也應劫而生。
假如有人希望香港「建國」,成為東方瑞士,那麼在要槍無槍、要炮無炮的情況下,香港可做的,就是先取回文化層面的話語權,從灰燼和瓦礫中重建「文化中國」,因為香港至少還有正體字,還有資訊和思想自由──儘管這些都已經時日無多。香港即使立國,也只能是小國;小國而恥受命於大國,不是去挑釁,而是勉以修德,即孟子所謂「師文王」。我不敢妄想這「最好的中國」能做覆巢下的完卵,只盼望香港人不會加把勁去摧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