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在頭上飛來飛去 - 鄧達智

炮彈在頭上飛來飛去 - 鄧達智

陳梓欣曾往蘇丹、伊拉克及斯里蘭卡共「無國界醫生」並肩工作。不同地區、民族、政治及戰情給予不同經歷與感受。
斯里蘭卡北部政府軍與泰米爾之虎游擊隊對峙地區參加救援期間,要求很低,只想睡一回好夢。炮火子彈在頭上飛來飛去,爆炸聲音不斷,日間治癒病人與傷者已經忙得不可開交,晚上,至基本要求:一趟安靜沉睡;非常困難,最後調整心態,將炮彈當作炮竹煙花。
美不勝收印度洋無邊蔚藍海岸斯里蘭卡,何必以戰火蹂躪?陳梓欣暗問。
兩河中間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文明古國,本來國泰民安、文物豐盛,近年戰火紛飛,幾乎看不到停火跡象,全國國土在戰火中燃燒,國民、尤其兒童長期活在惶恐,相信陳醫生曾亦細思:如若和平,這個獨特國度提供的文化旅遊資源何等高水平?陳媽媽對於兒子從來獨立行事已然習慣,但當聽到「伊拉克」三個字,難免忐忑,老問:安全嗎?安全嗎?走上無國界醫生之路、雖云大義普愛行頭,置自己安全在後,也需安撫家人至親感受。
不認識黑色非洲,肯定帶上有色眼鏡審視,就是認識非洲,對一些治安不靖、戰火不斷地區,難保不用步步為營。蘇丹期間,無國界醫生盡量留在營地,不鼓勵外援志願人士獨自離營,外出必需有人、甚至保安隨同。每三個月的服務期聽來不長,日以繼夜工作還好,總有稍微得閒百無聊賴,如何打發面對身處猶如集中營?必須自我心態調整,EQ 高度成熟才可獲致平衡。
回到香港,服務公立醫院外科崗位,未有創業計劃,陳梓欣理想;提早退休,重返無國界醫生救援工作……很偉大是不是?
他笑笑:「營外眾生,水深火熱捱一刻難熬。營中日辰,血肉性命過一日艱鉅。我們一期90天,服務三個月;當地人可能水深火熱一生一世永不超生!」陳梓欣在港台講東講西如是講,坐一旁細聽,綿綿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