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提到學風水要必修中國建築史,而夏、商、周三朝皆建都於河洛地區(又稱「三代卜都河洛」,河洛指黃河及洛水) ;今周先講華夏第一都城——斟鄩。斟鄩是夏朝由太康到桀(亡國)時之都城,歷400餘年,位於河南偃師二里頭,距今約4,000年。
夏朝為華夏第一王朝(非皇朝),都城斟鄩已相當具規模,亦有各種原始的風水考慮;包括都城位於伊河與洛河交匯處一帶,可見4,000年前的中國人建都已經考慮水源、交通、地勢平坦等;都城大致呈正方型,體驗當時人已有「天圓地方」的觀念;都城、宮殿及宗廟皆坐北向南,取日照最均勻及冬暖夏涼優點;城內已具備縱橫的道路系統及排水系統;城內亦規劃有宮殿區、宗廟區、民居等。
而宮殿亦具規模,四周有迴廊圍起,平面大致呈正方形,主殿居後方正中,前方預留空間作庭院,主殿及殿門同居中軸線上,具備前朝後寢格局。而主殿平面東西寬30.4米,南北深11.4米(約少於一個標準泳池),下有夯土台基。主殿為木土結構,茅草為屋頂。考工記記載夏世室內分一堂、五室、四旁、兩夾格局(有待考証)。考古學家復原主殿圖與北京太和殿外型甚為相似,作為華夏或中國第一都城及第一宮殿,從北京城及紫禁城可看到很多地方屬一脈相承,足見斟鄩之建築及風水足足影響以後4,000多年。
琛明大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