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誌報道,有幾家航空公司將會設立「嬰童區」,將攜帶嬰兒幼童的乘客隔離,以免讓嬰兒和一兩歲幼童的哭聲滋擾乘客。
這類小動物的啼哭聲甚為尖喧。心理學家嚴正指出,機艙嬰孩啼哭令人心煩,若不及早予以制止,令少數患有亢奮症或抑鬱的乘客(一定是男性)怒從心上起。
經濟艙的餐具是塑膠造的,但商務艙卻有鋼製的刀叉和玻璃杯。極少數男性精神病人(不要忘記,他們也是患病「弱勢族群」,不可以「標籤」為所謂的變態狂魔),聽着聽着,雙眼圓睜,嘴角微微顛動,漸漸目露兇光,一隻手開始抓着一柄餐刀……就會發生僅次於劫機的高空血案。
如此兇殺當然在航空史上尚未發生過。但也不要忘記,三十年前世界上沒有伊斯蘭國,三十年前,人類乘搭飛機,也從未發生過強豪的中國乘客高聲喝罵空姐,或者在機場暴打地勤女職員。在一個狂躁的世界,暴富、左毛,加上十五歲的少女可以在網絡交友之後去敍利亞參加聖戰,千萬不要低估飛機上嬰孩暴哭的殺傷力和攻擊性,八個月大,隨時可以是一顆計時炸彈。
因此有航空公司帶頭實施飛行中的嬰兒隔離政策,是正確的。
所謂「兒童是生命的花朵」,一般人以為小孩必定是可愛,但由於物質氾濫,父母驕縱,尤其亞洲暴發國家的成年人不懂得怎樣做家長,令他們年幼的下一代在公眾場合招惹厭煩。
在酒樓餐廳的桌椅之間到處亂跑,與他們的父母一樣發出高分貝聲浪,在百貨公司玩具部得不到他心儀的電子玩具即一屁股坐在地板大哭而打滾,五歲一身名牌而開始斥喝周圍的大人,二十一世紀許多兒童變種成仇恨(Hate)──對,這個字眼重了一些,但沒有更適當的取代──的目標──在他們撒野的場合,我喜歡觀察其父母笑瞇瞇欣賞着他們的小寶寶之「活潑可愛」,而四周的人一面裝作視若無睹其實在抑壓怒火的表情。被寵壞的小孩不受制衡地胡鬧着,他以為成人都像父母及其他Aunties一樣對他陪笑臉,直到有一天一名陌生的狂徒對他大喝一聲Shut Up(天哪,還要是英文),小孩大駭放聲喪哭,繼而其父母與該狂徒發生打鬥,父愛佔了上風,然後警察來抓了爸爸──在這一刻,小寶寶童話小世界就此顛覆了。
這一切,我認為是必要的,所以,我贊成機艙設嬰童隔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