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發生在香港的怪事一樁又一樁,好不熱鬧又絕無冷場,從去年經典的等埋發叔到今年十月第一天發生的雨中即景,都成了笑料笑柄,讓香港人苦中作樂,調侃聲不絕,更有一份異軍突起的老牌新人報紙,不知如何,忽然日日爆料,比章回小說更引人入勝,一時洛陽紙貴,一報難求。
眼看着二○一六年只剩下兩個多月,這七十多天也還真是多事之秋,選新特首到底有那幾個入閘陪跑,又有那個出人意表的人才是真命天子,實在撲朔迷離,對政治再冷感的人,也嗅出了些什麼,城中一片耳語聲。
近年來香港人,尤其是年輕族群已開始覺醒,雨傘運動之後,特別關心港人港事,選立法會議員,出來投票的年輕一代,及當選的議員更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已是證明。
香港政府一向對於市民能提供的幫助不多,一般小市民遇有不平的事只能望天打卦自求多福,就像昨天本欄講到的樓宇維修問題,什麼財團法人代表找來的承包商報大數開天價無王管,只能任人宰割,有冤無處訴,而樓宇管理公司只收錢而不認真不做事或做得不夠好只虛晃一招等等,更不知有那一個部門會受理,在這些不周全的制度之下產生的問題,升斗小民還有什麼管道去討回公道?
的確如楊岳橋專欄中所說,大部分的香港人是冷淡的,家門以外的事能不管就不管,殊不知這種冷淡的心態助長了貪婪的狼虎成群來圍攻,吃人不吐骨。
一個健全的社會,至少要有一個關心民間疾苦能助小市民討回公道的機制管道,還肯認真正視問題才不致助長惡勢力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