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紀委批港澳辦不意味對港政策有變 - 盧峯

蘋論:中紀委批港澳辦不意味對港政策有變 - 盧峯

權傾中國的中共中紀委在巡視主管香港澳門事務的港澳辦後發表報告,對它的工作提出多項批評,包括領導不夠堅強有力,貫徹黨中央決策不夠紮實,選拔幹部及用人政策不讓人滿意,從嚴治黨不力,黨組織活動不健全……等。

權力巨大 被盯上隨時落馬

不過,中紀委報告沒有點名指摘港澳辦的高層官員如主任王光亞、副主任馮巍等,也沒有提出甚麼具體的過失或罪行,更沒有揭出任何官員涉及貪污腐敗受賄,而是有點像走過場般提出一些空泛、沒有實質的指控。例如指港澳辦的黨組織活動不健全就幾乎任何黨機關、任何黨領導都可能犯上,即使黨總書記習近平也不可能百分百肯定屬下的黨組織健全。花了幾個月到港澳辦巡視再隆而重之發表報告,卻只列出這幾條務虛得可以的「罪名」,中紀委是避重就輕不想動港澳辦這衙門還是另有打算外界不得而知,大家只能走着瞧。
自習近平上台以後中紀委地位暴升,論權力及影響力可說凌駕所有政府及黨機關,任何高層幹部不管是軍委副主席、省市第一把手,中央部長或部委書紀一旦被中紀委盯上隨時一夜間官位不保,還得成為階下囚。近年被中紀委打下馬的高官就有幾十人包括前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前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前天津市委代書記黃興國……等。有些更是在開會途中被中紀委「抓走」然後被撤銷職務,過了不久就移送法院。
中紀委權力如此大,難怪它對港澳辦的調查報告在香港備受重視,大家除了看中紀委會不會抓到貪腐官員外,更關心報告有沒有弦外之音,例如北京對香港政策會不會有重大改變,下屆特首人選會由梁振英連任還是由新面孔擔任讓香港重新起步。
事實上近期有關北京調整對港方針的消息、傳言滿天飛,例如以往屬於親中陣營的傳媒忽然連續兩個月多次以頭版顯著篇幅炮轟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特首梁振英以至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批評他們處理香港事務失當,又誤導北京中央政府,令中港矛盾激化,最終逼出強大的本土思潮以至「港獨」運動。
此外,還有穿梭京港的中間人傳來北京可能換特首以打破政治僵局的訊息。一些建制派人物包括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後表態有意思、有可能參與角逐下屆特首選舉也引發不少聯想,認為北京開綠燈讓他們入閘參選意味對港政策有變,至少有機會撤換特首,避免社會進一步分化撕裂。
由中聯辦、梁振英一手搞出來的亂局對香港的傷害已是眾人皆見,若果情況不改變只怕未來幾年香港沉淪的更快,港人受創更深,可是,北京最高層特別是集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是否認識到當前的對港政策出了大問題,是否有意願及決心改變是個大疑問。從習近平過去幾年的作風來看,他追求的是更大權力,更全面的控制,不管黨內黨外的異議習近平都從嚴對付,革職的革職,關入大牢的關入大牢,總之在萌芽階段就把不同聲音消滅。

料習未對特首人選拍板定調

而在對外方面,習近平除了對美國還有些忌憚外,對其他西方國家已大不放在眼內,對普世價值及西方發展模式更是嗤之以鼻,認為中國的一套比西方更有效,更優越,更符合發展的需要。即使習近平不至於把這套強硬的想法全盤照搬到香港,但控制與穩定肯定是他對港政策的主調,只要主調不變,北京對香港政策的強硬態度就不可能有重大的改動。憧憬北京會因為香港的選情民情而調整政策只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至於特首選舉傳言滿天飛反映的其實極可能是北京或習大大還未就人選作最後拍板定案,於是才有空間讓黨內不同派別的人或不同力量「大鳴大放」一下,提出各種意見及不同人選。可一旦習大大拍板定調,欽點梁振英或曾俊華或其他人任下屆特首,現時中共內部及建制不同派別的人很快就會緊跟中央路線,支持習大大的決定。上屆特首選舉最後階段北京變心,轉而支持梁振英,放棄唐英年,大部份人還是立即轉軚,毫不猶豫。所以,當前紛亂的政治及人事安排訊號大有可能只是習大大拍板前的雜訊噪音,不意味北京對港政策有實質改變,大家可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