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蠢的人永遠不覺得自己蠢,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裏,所以藝高人膽大,低能人猖狂。輕生者越來越年輕,原因?稍微有做人經驗的人,都不敢輕易下定論,性格不同、背景遭遇不一樣,有衝動性的有計劃好的,如果集中在大專生,那麼,唯一可以一說的,就是教育生態出了問題。
好一個教育局長,那個防止自殺委員會報告,還沒正式出爐,吳克儉居然夠膽提出單一論點,因為大專生揀錯科目,欠缺生涯規劃,於是受壓、於是自殺。唔得掂一定要非常唔知碇,才會搶先爆料作握拳興奮狀:「我可以在這裏預告小小,其中一點係……。」預告?你當這是奧斯卡猛片?這枚note七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是會隨時爆炸釀出慘劇的?一個複雜現象,不講本質,隨便挑一個理由,簡化原因,好多人會好唔得掂。舉個真人實例,某人患抑鬱症,好心朋友說某間天然香薰療法很有效,很多人光顧十幾次就痊癒了。我一聽大駭,抑鬱症成因各有不同,若是先天性格加上後來分泌失調,單一療法再神奇,性格不改,更延誤了醫治。某人卻在絕望中視之為唯一希望,一直用香薰按摩到麻木,更覺自己非常唔得掂,冇得醫。
同樣,教育局長不提教育制度規劃出了問題,單單提出選錯科,不能面對本人家長以及朋友的期望,三重壓力一出來,「一有唔舒服佢哋就頂唔順」。萬一有人沒選錯科,是自己至愛也是強項,也老早規劃好要走自己夢想之路,可惜發現在他規劃之前,已被這個病態社會所規劃,豈不是加倍迷惘,更不舒服,更頂唔順?抗壓力特差的人,聽唔得掂這麼一說,原來罪魁禍首是自己,自己好唔得掂,豈不是更唔舒服?好彩吳局長講話,向來是全民笑柄,人人聽沒人信,一時想唔通的學生,得蒙小丑提供娛樂,反而舒服了,如此水平,就做局長了,也不知怎麼規劃出來的,對人生恢復希望也說不定。
好彩,防止自殺委員會成員已經即時澄清,局長說法有偏離,「唔理解佢點解會落呢個結論。」我不理解的是,唔得掂何以要預告一個未出爐的報告,以偏概全。若他也懂得為自己生涯規劃,應知自身已成老闆的負資產,老闆連任博民望,全民頂唔順唔得掂,隨時棄車保帥,不,是棄庸才保奴才,局長要及早對自家生涯規劃才好,講少幾句當幫自己忙,唔該。